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3)
多因素回归分析与逐步逻辑回归分析均提示:支架直径是椎基底动脉ISR的独立预测因子,支架直径越小则风险越高(风险比0.504,95%CI 0.294~0.864)[19-20]。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即刻的支架直径也与再狭窄率成显著负相关(r=-0.37,P<0.01)[26]。同样,较高的术前狭窄率可能意味着围术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但需要更多临床数据支撑。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亚组分析表明,相比出现ISR的患者,未出现ISR的患者的内源性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水平更高,同时术后6个月的内源性TK水平低于出现ISR的患者[27]。合并了其他疾病,如同侧颈部手术/放疗史、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均会增加颈内动脉ISR的发生机会。
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性质对ISR的发生率也有重要意义。一项病理表型研究提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性质分布为:12%的斑块出血,12%的新生血管系统,13%的腔内血栓,20%的巨噬细胞浸润,25%的动脉钙化[2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27 字符。
闄愪簬鏈嶅姟鍣ㄥ帇鍔涳紝缃戠珯閮ㄥ垎淇℃伅鍙緵鐖卞績浼氬憳鎴栨湁涓€瀹氱Н鍒嗙殑娉ㄥ唽浼氬憳娴佽銆�
姝�淇℃伅闇€瑕� 1 绉垎锛堝厤璐规敞鍐岀櫥褰曞悗姣忓ぉ鍙互棰嗗彇10涓Н鍒�锛夈€�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当代医药》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