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T与N末端脑钠肽及D-二聚体对急性心肌梗死及早期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3)
2.2胸痛组和对照组全血cTnT、NT-proBNP及D-D水平的比较心源性胸痛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全血cTnT、NT-proBNP及D-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胸痛组cTnT、NT-proBNP水平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D-D水平低于心源性胸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心源性胸痛患者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预后评估
将全血cTnT、NT-proBNP及D-D结果与APACHE Ⅱ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显示:4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2(封三)、表3。心源性胸痛患者存活组的全血cTnT、NT-proBNP水平低于死亡组,且预后较好的存活患者治疗后的cTnT、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讨论
AMI在全球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早期准确诊断结果是治疗AMI患者的基础,不仅要求诊断快速,更加强调诊断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心源性胸痛患者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都是急诊科常见的患者,对两种不同的胸痛患者如何及时、有效地鉴别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