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纳入标准:结合影像学检查、临床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典型的运动感眩晕发作,伴眼球震颤等;患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颅内占位、周围性眩晕(如良性阵发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眼源性疾病、精神性眩晕、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2~66岁,平均(56.34±5.35)岁;病程1~6 d,平均(3.56±1.02)d;病情程度:轻度12例,中度12例,重度1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2~64岁,平均(55.37±5.27)岁;病程1~7 d,平均(3.58±1.05)d;病情程度:轻度6例,中度13例,重度1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循环及控制原发病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眩晕发生原因、急救措施等相关知识;强化安全指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