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年第35期
编号:15566
影像学是脑小血管病主要诊断方法——访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运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27日 2020年第35期
白质,临床病理表现复杂,影像学是主要诊断方式,无特异治疗方法,未来研究方向
     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 潘 锋

    中国卒中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20(CSA&TISC 2020),10月9日~11日以“线下+线上”的形式召开,本届年会特别设置了 “脑小血管病专场”,多位与会专家分享了脑小血管病诊疗研究的最新进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运教授在题为“脑小血管病的诊疗研究”的主题报告中说,脑小血管病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影像学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是逆转脑小血管病的关键,但仍有许多关键科学问题有待探索。

    临床病理表现复杂

    徐运教授首先介绍说,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脑的小动脉、分支动脉、小静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病变、闭塞介导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可表现为情绪异常、步态异常、尿便异常、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卒中、痴呆等,80%患者与年龄和高血压相关。脑小血管病发病率是临床卒中发病率的5~6倍,患病率是大血管脑卒中的6~10倍,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升高。脑小血管病起病隐匿,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人群中90%存在脑小血管病,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约30%存在脑小血管病,此外脑小血管病还是血管性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脑小血管病的认知障碍等发病机制各异,尚不完全清楚,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是逆转脑小血管病的关键。

    徐运教授回答听众提问

    徐运教授介绍说,目前临床诊断脑小血管病常根据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磁共振影像表现腔隙性梗死、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微出血(CMBs)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脑萎缩等,但困扰临床的问题是许多60岁以上人群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述影像学改变,如WMH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脑影像改变,鼓楼医院研究团队采用FLAIR 序列,通过手动勾画利用白质高信号分割工具包(W2MHS)进行半自动定量或AccuBrain 自动定量方法,有助脑小血管病早期诊断。研究人员发现WMH 严重程度与腔隙性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在2年内白质进行性加重则提示发生腔隙性梗死的风险最高;WMH 严重程度与脑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WMH 严重程度与帕金森病的抑郁发生密切相关;WMH的体积与认知功能的缺损相关。

    徐运教授介绍,脑小血管病病理类型分为Ⅰ~Ⅵ型,其中80%为Ⅰ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