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大泡手术中的应用
阿片类,苏醒,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4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NRS评分的比较,2两组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主观舒适度评分的比较,3两组患者术后48h内单次追加阿
邹佳芮 康鸿哲 霍晓蓓大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大连116000
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相关疾病已在胸外科成熟应用,其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微,恢复快等优势,但患者术后深呼吸、咳嗽咳痰仍存在一定疼痛,甚至因此导致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1-2]。针对胸腔镜术后镇痛,以往多以静脉自控镇痛为主,但其存在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等并发症[3]。随着超声引导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得以实现[4]。胸椎旁神经阻滞被认为是胸科手术后镇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其操作复杂,存在气胸、血肿、神经损伤等风险[5]。前锯肌平面神经阻滞为近年应用的一种新型神经阻滞方法,已经成功用于缓解胸部相关手术术后的急性疼痛[6]。本研究则主要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5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实施择期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性别不限,年龄18~50 岁,体重指数20~25 kg/m2;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和Ⅱ级。排除标准:①呼吸系统感染者;②心功能、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凝血功能障碍及穿刺部位感染者;④既往存在镇静镇痛药物滥用、慢性酒精中毒、药物过敏史者。观察组中,男36 例,女4 例;年龄18~50岁,平均(23.4±1.5)岁;并发气胸者28 例;发病部位:左侧20 例,右侧20 例。对照组中,男35 例,女5 例;年龄18~50 岁,平均(23.5±1.5)岁;并发气胸者29 例;发病部位:左侧21例,右侧1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