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1年第2期
编号:15399
陈民藩教授论治肛瘘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4日 2021年第2期
陈老,括约肌,1病因病机,2治疗,1手术方式,2皮桥,3挂线,3病案举隅,1内治法,2外治法,4结语
     王 菁 汪昭楚 钟凌燕 石 荣▲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福建福州 350122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痔疮及肛裂,多发生于20~60 岁人群,男女比例约为2:1,肛周脓肿和肛瘘是疾病的不同阶段,大约30%~70%的脓肿同时伴有瘘管,肛周脓肿若未行根治,大约在数月或数年后有三分之一会进展为肛瘘[1-2],肛瘘同时也是外科的疑难疾病,特别是高位肛瘘、复杂性肛瘘,对临床医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治疗肛瘘的过程中,为追求根治切除过多病灶容易影响肛门括约功能,所以临床诊疗过程手术常常困惑于如何平衡肛门括约功能与病灶的去除。陈民藩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其从事肛肠教研及临床工作的60 余年中,不断累积经验、丰富理论,对于各类肛肠疾病总结出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对于肛瘘的诊治具有很大特色,对肛瘘的诊疗及防治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现对陈教授的肛瘘诊疗经验进行分享。

    1 病因病机

    肛瘘,中医称为“肛漏”,是直肠肛管与体表相通的病理管道,以反复不愈的肛旁肿痛、溢脓、瘙痒为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神疲乏力、潮热盗汗、口干心烦等症状[3]。陈民藩教授认为肛漏在病因病机上多责于湿热下注,正如《疡科心得集》中说到:“盖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是经为湿热所聚之腑,此处生痈,每由于酒色中伤,湿浊不化,气不流行者多。”[4],这表明人常因为饮食不节等原因,致湿热内生,而湿性趋下,携热下注于直肠肛门,热盛肉腐而生肛痈,肛痈反复破溃不愈,继发形成了肛漏,火热之邪易致疮痈、湿性粘滞易生黏脓与肛漏的症状相符。因此,陈老对于肛漏多从湿热辨证,并对湿热型肛瘘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创新及归纳总结。

    2 治疗

    陈民藩教授认为肛瘘的治疗应内治与外治并重,内治辨证,外治辨病。针对多数患者的湿热体质,陈老在二妙散的基础上加减,创造黄术合剂、清毒饮、清肛饮等效验方,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到鬼针草、土茯苓、白鲜皮、牡丹皮、黄柏、地榆、白芷、黄芪等药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