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伴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碱性磷酸酶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基线资料,3影像学评估,4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比较,2不同ALP水平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情况的比较,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3讨论
杜艳群 王 微 陈 楠 方传勤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合肥 230601
卒中是继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1],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卒中是目前我国成年人群致残的首要病因,其中,我国缺血性卒中发病率表现为持续上升,出血性卒中发病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2]。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对于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卒中的复发提供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颅内外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普遍原因[3]。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在临床实践中通常用作肝脏或骨骼疾病的标志物,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升高的ALP 与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心血管事件的增加及死亡率有关[4-5]。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清ALP浓度升高[6],此外,升高的ALP 水平会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7]。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血清ALP 水平升高可能在心脏和大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发展中具有病理生理作用,而关于ALP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仍然不确定[8-9]。因此,本研究结合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旨在探究缺血性卒中伴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ALP 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联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纳入2020年1~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10]中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③发病至入院时间≤7 d;④经头颈部CTA 检查,且将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50%作为脑动脉狭窄组判定标准。排除标准:①卒中分型考虑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可知原因型(如动脉夹层、肌营养发育不良、烟雾病)及其他不明原因型;②可能影响血清ALP水平的各种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