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运动神经元,肌萎缩,1病例资料,2讨论
刘 杰 赵 森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辽宁大连 116001
肯尼迪病,也称脊髓延髓肌萎缩症,本病患者大多为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以下运动神经损害为主,有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等症状,也可伴有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及感觉神经受累等表现。肯尼迪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0 岁左右,通常在18~60 岁,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1]。发病超过20~30年后,患者一般都要依赖轮椅[2]。本病容易被误诊、漏诊导致疾病迁延,故本文通过回顾1 例肯尼迪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从而提高早期鉴别诊断率以及临床对本病的认识及重视。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3 岁,因“2012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走路跌倒,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肌肉颤动、萎缩,起蹲困难,走路费劲,饮水呛咳,声音嘶哑”于2014年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本院”)就诊,行肌肉活检提示肌纤维萎缩,脂肪细胞填充,腓总神经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间断口服利鲁唑片4年共8 盒,未见明显好转。2017年来本院就诊时给予基因检测,诊断为肯尼迪病。2020年1月因“四肢无力加重2月余,起坐困难,需借助外力,几乎不能外出活动,吞咽较前费力,四肢肌肉萎缩明显”为主诉再次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年,口服阿卡波糖片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