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1年第26期
编号:14561
穴位贴敷联合天麻素和血塞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0月29日 2021年第26期
全血,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4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m的比较,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黏度的比较,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3讨论
     黄纡寰 段小林 胡小花 何伟建 黄利民

    江西省抚州市中医院内科,江西抚州 34400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指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发小脑、大脑半球后部、脑干等局部灌流区功能障碍的病症,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呕吐、恶心、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1-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发病与血液高黏度、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关联密切。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国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的身体健康[3-4]。常规西医疗法多通过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代谢、微循环等方式治疗患者,但疗效欠佳[5-6]。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医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为了探讨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就穴位贴敷联合天麻素和血塞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抚州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70 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龄40~80 岁,平均(54.37±6.28)岁;病程3 个月~6年,平均(2.26±0.79)年。观察组中,男18 例,女17例;年龄41~82 岁,平均(54.62±6.49)岁;病程4 个月~7年,平均(2.38±0.8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8],表现为发作性、体位性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心悸、复视等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②中医辨证分型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9],辨证为痰瘀互结型,可见头晕、目眩,患者自身或景物旋转、晃动感、头重如裹或伴发恶心、头痛、耳鸣、胸闷、肢体麻木、纳少寐多,或面唇紫黯、精神不振、健忘、苔白腻、舌淡黯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濡滑;③患者年龄40~82 岁;④患者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就诊前服用过抗眩晕药物者;②药物过敏者;③脑梗死、脑出血、占位性病变、感染等引发的眩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