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1年第35期
编号:14132
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月12日 2021年第35期
血小板,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纳入标准,3排除标准,4方法,5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6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陈 琳 陈 岚 张永成 曾宪晶

    1.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吉安 343000;2.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江西吉安 3430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脑血管缺血导致的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并可伴有神经功能症状及体征的一类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目前己经成为中国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0%[1], 在中国每年约有194 万人死于卒中, 由于患者需终生服药治疗,已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2]。

    目前对于非心源性栓塞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以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等方式为主,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代表性药物之一,其效果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随着长期用药经验的积累,其不良反应亦逐渐受到临床医师更多的关注[3]。 吲哚布芬作为一种与阿司匹林作用相似的抗血小板药物, 在停药后24 h 即可逆性恢复血小板功能,不影响前列环素的产生,消化道不良反应更轻,出血事件发生率更少[4-6]。 此外,吲哚布芬抗凝、舒张血管、抑制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等多种作用也被逐步发掘[7]。近年来吲哚布芬被广泛应用至临床,本研究通过比较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吲哚布芬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7 月至10 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 例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 例)及对照组(30 例)。 试验组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年龄 45~75岁,平均(66.15±5.04)岁;病程 1~3 d,平均病(1.22±0.54)d。 对照组中,男16 例,女 14 例;年龄 45~75 岁,平均(64.76±5.47)岁;病程 1~3 d,平均病程(1.21±0.51)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