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聚焦心血管病诊疗前沿热点
硬化,动脉,胆固醇,心磁技术正处于从技术跨入临床关键阶段,持续推进PFO介入治疗,关注冠脉血运重建领域研究新成果,血脂管理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中国TEER发展步入“快车道”
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 潘 锋葛均波院士介绍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情况
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2)”开幕式,5月27日以线上方式举行,OCC 2022 采用全线上形式将18 个频道25 个论坛的306 场、1415 个学术报告完整搬上云端。
大会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在致辞中说,作为我国心脏病学领域的年度盛会,会议不仅承载着传递学科最新进展、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重要使命,而且肩负着促进医学知识普及、提高人民健康素养的神圣职责。为此,OCC 2022 精心准备了学术讲座、指南解读、手术录播等内容,以及专题辩论、病例大赛、国际联合论坛等不同的会议形态,涵盖冠心病、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节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肺循环疾病等各个亚专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表示,这次会议汇集国内外心血管病领域的优秀专家,聚焦前沿创新话题,深入解读发展趋势,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围绕新技术、 新理念、新发展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不仅是一个专业性的学术会议,更是一个心血管病专家之间共同交流的渠道和合作共进的平台。
心磁技术正处于从技术跨入临床关键阶段
5月27日,中国心磁技术专家协作组在OCC 2022 上正式成立。葛均波院士介绍,早期的心磁技术需要非常大的磁头和屏蔽室,由于成本高昂、技术有待完善等原因,普及度不高。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心磁技术于2020年在美国获得FDA 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我国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为代表,实现了无屏蔽磁探测技术,走在了国际前列。目前,心磁技术在国内刚刚走向临床,急需医工结合,为推动临床科研及应用,还依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成立了中国心磁技术专家协作组。
葛均波院士认为,医学与物理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与心电图、超声波、伦琴射线一样,心磁图仪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医工结合产物。相较于其他心脏检查,心磁图仪探测的是人体的磁场,具有无创、无接触、无辐射、无需注射药物、成像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而灵敏度高就伴随着噪声大,因此需要将其中有益的信息提取出来。中国心磁技术专家协作组汇聚了国内心血管领域众多学科带头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5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