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2年第26期
编号:495902
从“清阳出上窍”浅谈脾胃之于眼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4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第26期
气血,1清阳生发,诸窍通利,2升清降浊,目窍顺遂,3清阳浊阴,眼病由生,1干眼,2急性闭角性青光眼,3白塞综合征
     范 洋 祁怡馨

    1.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功能检查科,北京 100040;2.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五病区,北京 100040

    清阳清窍相关学说是以升降出入、 气血津液、脏腑理论为主要基础, 是研究头面五官的生理病理,并用来临床防治的重要学说,为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眼耳鼻喉科基础理论之一。 五脏六腑之精,皆可化生清阳,循行眼周,上注于目。清阳之用,为濡养、温煦、护目之功。 眼科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生,主因清阳不升,目失濡润,浊阴不降,邪浊阻络而致。 清阳学说在眼科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 无论内外眼病,均有广泛应用,临床疗效确切,眼科临证需调畅气机,升阳健脾,注重养阳、护阳、升阳,常获良效。

    1 清阳生发,诸窍通利

    “清阳出上窍”首见于《黄帝内经》中“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至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睛者,即指目窍晶珠,又寓视物之明也。目居高位,则为上窍,清阳精气,上走目窍,首次指出了目窍由清阳所养。 及至东垣,进一步指出“耳、目、口、鼻,皆为清气所奉于天”“清气不升,九窍不利”“胃气一虚,耳、目、口、鼻,则俱之为病”,强调脾胃之于清阳的意义。 后至《临证指南医案》,提及“清阳升发上行,充塞巅顶,交会于清空之窍,气血津液上承,清窍得以濡养、温煦、护卫,诸窍通利,耳目聪明,声音洪亮,嗅觉、味觉灵敏”,明确清阳生发为诸窍通利,耳聪目明,嗅味敏锐,辨色视物的重要条件。

    清阳是脏腑经络中血气精液形成的精微物质,具有濡养、温煦、护卫清窍的功能。脏腑气血充盈,清阳化生有源,则可上升清窍,使得目和耳聪,嗅味敏锐。若脏腑气血亏虚、津液匮乏,则清阳生化乏源,濡养无以为继,与《黄帝内经》谓“精气虚则目盲不可视”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阳如此之重,关于其从何而来,从古至今众说纷纭。 《黄帝内经》 首论:“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精阳气上注于肺”“及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充头,循咽上走空窍。 ”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充于胃,经肺达于清窍,不仅提出胃为清阳之源,更指出了其达于耳目清窍之途径。 《素问》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强调心肺健则气血充沛,清阳生化得源,则耳道通利,目窍清和。 《脾胃论》道:“夫元气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