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2期
编号:13191617
褥疮的预防与护理新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第2期
褥疮的预防与护理新进展,褥疮预防护理进展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对褥疮的防治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褥疮的发病率与15年前相
     【关键词】褥疮预防护理进展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对褥疮的防治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褥疮的发病率与15年前相比没有下降的趋势[1]。褥疮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它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大量消耗医药护理费用,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疾病的康复[2]。因此,通过预防降低褥疮发病率是今后研究的关键。1褥疮的由来褥疮原被称作“褥疮”, 祖国医学称之为“席疮”, 因“久卧席褥摩擦生疮”而得名,褥疮这一术语现在虽然也在使用,但正逐渐被褥疮(pressure sore)或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所替代,因为在实践中人们发现,这种溃疡不仅发生于卧位,也发生于坐位,并非仅仅是“躺卧引起的溃疡”。Cinsdule提出,在93 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 h以上,就能引起组织不可逆损伤,事实证明,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并有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均可发生褥疮。因此,如今多采用褥疮或压力性溃疡一词,从溃疡发生的病理生理学角度来看,是由于受压而引起的改变,关键在于压迫。目前, 如何预防和减少褥疮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仍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2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21内在(个体) 因素褥疮形成的内在因素有年龄偏大、感觉丧失、认知功能减退、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足等。此外, 入院时局部组织已存在不可逆性损伤, 24~48 h 就可能发生褥疮; 严重负氮平衡的恶病质患者, 因软组织损耗、失去营养及循环不良, 也容易发生褥疮。现在有的观点认为非压力因素即皮肤皱褶、吸烟、认知功能损害、疼痛、情绪紧张也是褥疮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