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的辨证施护体会
【关键词】 天疱疮; 辨证; 护理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棘层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血清中有天疱疮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在正常皮肤或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Nikolsky征阳性[1]。中医认为本病由心火脾湿内蕴,外感风热毒邪,阻于肌肤所致。2009年5月~2010年8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及辩证护理治疗天疱疮患者2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龄40~66岁,平均43岁。所有病例都来自湖南省皮肤科病房。
1.2 治疗方法 根据症、舌、脉,临床辩证主要分两型,内服中药,每例患者根据病情均予以口服强的松及补钙、补钾、护胃,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针对各型的皮损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
1.3 辨证施治
1.3.1 热毒炽盛证6例,发病急骤,水疱迅速扩展,皮肤黏膜遍布大小水疱,糜烂面鲜红,或有血疱,或有脓液;伴寒战、高热,口渴欲饮,烦躁不安,大便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或苔少而干,脉弦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主方清热地黄汤加减。
1.3.2 心火脾湿证9例,病情稳定,红斑水疱此起彼伏,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黏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胸闷纳呆,腹胀便溏或大便干结,口舌糜烂,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主方清脾除湿饮。
1.3.3 气阴两虚证5例,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多见于落叶型和红斑型天疱疮)。伴有口干咽燥,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大便干结。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涩。治以养阴生津润燥。主方解毒养阴汤合增液汤化栽。
1.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皮疹全部消退,无疱疹再生;好转:皮疹消退30%以上,偶有新疹发生;无效:皮疹消除不足30%,新疹不断发生。
2 护理对策
2.1 辩证施护
2.1.1 热毒炽盛证 发病急,皮损严重,预防感染是关键,保护创面,清除水疱,血疱或脓疱;以大疱为主,常规抽取疱液,保持疱壁的完整性以保护创面。伴有口舌糜烂者,临床常采用:(1)1∶5000呋哺西林液漱口;(2)金银花片含化;(3)2%黄芩水含漱等,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高热患者给予降温退热处理,嘱患者多饮水。
2.1.2 心火脾湿证 疱壁已破,糜烂面淡红不鲜,渗液较多,采用暴露疗法。将被套用支架撑起作遮盖,以防创面与被套摩擦,腋窝、大腿内侧、会阴皱折处创面要充分暴露,使其通风干燥。如疱面渗液较多,用1∶2000的醋酸铅溶液湿敷30分钟,外散青黛散,2次/d。若疱面继发感染明显时,先常规用10%的庆大霉素溶液湿敷30 min,感染部位外搽百多邦。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药液纱条贴敷,贴敷根据创面大小持药液纱布条邮票样贴敷创面,即可起到杀菌作用。
2.1.3 气阴两虚证阴 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外搽青黛麻油或湿润烧伤膏保湿润肤,待皮损翘起时可用剪刀将游离部分剪除,一般使其自然脱落,不要强行剥离,直到疮面完全愈合
2.2 心理护理 天疱疮患者大都会出现皮肤完整性受损,如在头、面部,因皮肤破损、渗液、渗血、溃烂,存在异味,造成形象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自尊心,加之身体皮肤破溃、衣物粘贴所致疼痛,这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由于本病病程长,易反复,症状痛苦不堪。加之沉重的经济负担和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自我形象改变,如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等因素,患者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甚至抑郁消极、悲观失望的心理。护理对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要深入病房,积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和患者谈心,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之建立良好的相互依赖关系,与患者沟通时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3 预防感染 感染是天疱疮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感染至关重要。护理护理对策:给患者住单间,限制探视人员。病房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2次/d,每次30 min。室内地面、用具等用84消毒液擦拭,床单、被套、衣服需高压消毒,渗液多时随时更换,保持床单无渗液、干燥、平整。医护人员给患者换药及治疗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发现脓,及时清楚,清洁换药,必要是行庆大霉素溶液湿敷,2~3次/d。
2.4 营养支持 因患者口腔病变时间较长,且疼痛明显,影响进食,加之大量水疱、结痂,导致蛋白丢失,指导其正确的饮食非常重要。护理对策:鼓励患者进食冷流质,营养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为主。进食新鲜蔬菜、水果、鸡蛋、鱼类和豆制品等,避免粗糙、粗纤维及坚硬的食物,可少食多餐,保证营养的摄入,必要时输新鲜血、血浆或清蛋白等,增加机体修复能力,可促进皮损愈合。
2.5 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应做到及时、足量、规则用药,必要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冲击。在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影响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护理对策:因本病需要大剂量使用激素,且用药时间相对较长,故应需注意观察治疗过程中各种副作用。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监测血糖、血压;定期作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变化,观察患者有无黑便,病情稳定后激素的剂量逐步减少,要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发热、低血糖等,医护人员要督促和叮嘱患者,告之激素应用的重要性,一定不能自行随便加量或减量,而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有的患者知道一点激素的副作用,谈“激素”色变,背着医护人员把药物扔掉,因此最好是看着患者吃药,并配合补钾、补钙、护胃等治疗。
2.6 出院指导 出院时要叮嘱患者定期门诊复查,告之激素应严格遵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加减药量或擅自停药。加强营养,防止受凉。多食水果、蔬菜、豆类,禁鱼、虾、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贴身内衣选择纯棉衣物;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搔抓,患处不可用力搓擦,不可用热水洗烫。应注意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定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这对指导治疗和防止复发有着重要意义。
3 结果
15日为1个疗程,痊愈9例(2个疗程3例,3~4个疗程5例);好转10例(5个疗程6例,6个疗程以上4例);无效1例。
4 护理体会
天疱疮是皮肤科常见的危重性疾病之一,常累及皮肤黏膜,出现水疱糜烂渗出,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天疱疮的护理得当与否可直接影响愈后,因此,做好专科护理,提高治疗信心,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是护理工作的前提。加强皮肤及黏膜护理,减少进一步损伤发生及继发感染,是护理成败的关键。严密观察病情及皮肤和黏膜变化,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身心备受疾病折磨,针对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状况,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各种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因人而异,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早日康复,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1:800.
[2] 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收稿日期:2010-10-26)
(本文编辑:王春芸), 百拇医药(吴宏 李小莎)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棘层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血清中有天疱疮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在正常皮肤或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Nikolsky征阳性[1]。中医认为本病由心火脾湿内蕴,外感风热毒邪,阻于肌肤所致。2009年5月~2010年8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及辩证护理治疗天疱疮患者2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龄40~66岁,平均43岁。所有病例都来自湖南省皮肤科病房。
1.2 治疗方法 根据症、舌、脉,临床辩证主要分两型,内服中药,每例患者根据病情均予以口服强的松及补钙、补钾、护胃,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针对各型的皮损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
1.3 辨证施治
1.3.1 热毒炽盛证6例,发病急骤,水疱迅速扩展,皮肤黏膜遍布大小水疱,糜烂面鲜红,或有血疱,或有脓液;伴寒战、高热,口渴欲饮,烦躁不安,大便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或苔少而干,脉弦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主方清热地黄汤加减。
1.3.2 心火脾湿证9例,病情稳定,红斑水疱此起彼伏,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黏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胸闷纳呆,腹胀便溏或大便干结,口舌糜烂,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主方清脾除湿饮。
1.3.3 气阴两虚证5例,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多见于落叶型和红斑型天疱疮)。伴有口干咽燥,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大便干结。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涩。治以养阴生津润燥。主方解毒养阴汤合增液汤化栽。
1.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皮疹全部消退,无疱疹再生;好转:皮疹消退30%以上,偶有新疹发生;无效:皮疹消除不足30%,新疹不断发生。
2 护理对策
2.1 辩证施护
2.1.1 热毒炽盛证 发病急,皮损严重,预防感染是关键,保护创面,清除水疱,血疱或脓疱;以大疱为主,常规抽取疱液,保持疱壁的完整性以保护创面。伴有口舌糜烂者,临床常采用:(1)1∶5000呋哺西林液漱口;(2)金银花片含化;(3)2%黄芩水含漱等,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高热患者给予降温退热处理,嘱患者多饮水。
2.1.2 心火脾湿证 疱壁已破,糜烂面淡红不鲜,渗液较多,采用暴露疗法。将被套用支架撑起作遮盖,以防创面与被套摩擦,腋窝、大腿内侧、会阴皱折处创面要充分暴露,使其通风干燥。如疱面渗液较多,用1∶2000的醋酸铅溶液湿敷30分钟,外散青黛散,2次/d。若疱面继发感染明显时,先常规用10%的庆大霉素溶液湿敷30 min,感染部位外搽百多邦。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药液纱条贴敷,贴敷根据创面大小持药液纱布条邮票样贴敷创面,即可起到杀菌作用。
2.1.3 气阴两虚证阴 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外搽青黛麻油或湿润烧伤膏保湿润肤,待皮损翘起时可用剪刀将游离部分剪除,一般使其自然脱落,不要强行剥离,直到疮面完全愈合
2.2 心理护理 天疱疮患者大都会出现皮肤完整性受损,如在头、面部,因皮肤破损、渗液、渗血、溃烂,存在异味,造成形象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自尊心,加之身体皮肤破溃、衣物粘贴所致疼痛,这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由于本病病程长,易反复,症状痛苦不堪。加之沉重的经济负担和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自我形象改变,如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等因素,患者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甚至抑郁消极、悲观失望的心理。护理对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要深入病房,积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和患者谈心,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之建立良好的相互依赖关系,与患者沟通时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3 预防感染 感染是天疱疮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感染至关重要。护理护理对策:给患者住单间,限制探视人员。病房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2次/d,每次30 min。室内地面、用具等用84消毒液擦拭,床单、被套、衣服需高压消毒,渗液多时随时更换,保持床单无渗液、干燥、平整。医护人员给患者换药及治疗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发现脓,及时清楚,清洁换药,必要是行庆大霉素溶液湿敷,2~3次/d。
2.4 营养支持 因患者口腔病变时间较长,且疼痛明显,影响进食,加之大量水疱、结痂,导致蛋白丢失,指导其正确的饮食非常重要。护理对策:鼓励患者进食冷流质,营养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为主。进食新鲜蔬菜、水果、鸡蛋、鱼类和豆制品等,避免粗糙、粗纤维及坚硬的食物,可少食多餐,保证营养的摄入,必要时输新鲜血、血浆或清蛋白等,增加机体修复能力,可促进皮损愈合。
2.5 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应做到及时、足量、规则用药,必要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冲击。在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影响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护理对策:因本病需要大剂量使用激素,且用药时间相对较长,故应需注意观察治疗过程中各种副作用。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监测血糖、血压;定期作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变化,观察患者有无黑便,病情稳定后激素的剂量逐步减少,要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发热、低血糖等,医护人员要督促和叮嘱患者,告之激素应用的重要性,一定不能自行随便加量或减量,而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有的患者知道一点激素的副作用,谈“激素”色变,背着医护人员把药物扔掉,因此最好是看着患者吃药,并配合补钾、补钙、护胃等治疗。
2.6 出院指导 出院时要叮嘱患者定期门诊复查,告之激素应严格遵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加减药量或擅自停药。加强营养,防止受凉。多食水果、蔬菜、豆类,禁鱼、虾、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贴身内衣选择纯棉衣物;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搔抓,患处不可用力搓擦,不可用热水洗烫。应注意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定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这对指导治疗和防止复发有着重要意义。
3 结果
15日为1个疗程,痊愈9例(2个疗程3例,3~4个疗程5例);好转10例(5个疗程6例,6个疗程以上4例);无效1例。
4 护理体会
天疱疮是皮肤科常见的危重性疾病之一,常累及皮肤黏膜,出现水疱糜烂渗出,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天疱疮的护理得当与否可直接影响愈后,因此,做好专科护理,提高治疗信心,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是护理工作的前提。加强皮肤及黏膜护理,减少进一步损伤发生及继发感染,是护理成败的关键。严密观察病情及皮肤和黏膜变化,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身心备受疾病折磨,针对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状况,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各种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因人而异,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早日康复,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1:800.
[2] 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收稿日期:2010-10-26)
(本文编辑:王春芸), 百拇医药(吴宏 李小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