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术中低体温,SSI,中性粒细胞爆发,保温
第1页 |
参见附件。
作者单位: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刘永宁
【摘要】 目的 对术中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及机体相关因素进行评定,确定通过护理保温干预的方法对患者术中体温进行调整,以降低SSI的发生率。方法 50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病例,随机分配到两组,护理干预组(A)和对照组(B)。观察术后体温与SSI的相关性,基础实验对中性粒细胞爆发实验分析观察其与SSI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和术后愈合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组术中核心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核心体温于手术开始后60 min后开始降低,<36 ℃,SSI发病率明显高于保温组。基础实验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强度随术中体温降低而下降,其变化数值显示与SSI发病率呈负相关。结论 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会增加SSI发病率。术中低体温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能力,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成为术后SSI发病率增高因素之一。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有效控制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可一定程度上降低SSI的发病率。
【关键词】 术中低体温; SSI; 中性粒细胞爆发; 保温
体温作为生命体征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上同时将核心温度(TC)低于36 ℃时称为低体温[1]。手术中造成低体温原因有手术室环境温度不足、麻醉后机体代谢低下、机体产热降低、术中皮肤暴露消毒液挥发散热等。术中低体温不仅会造成术中出血量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发病率升高,同时有研究表明,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手术部位感染(SSI)。而SSI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增加患者痛苦、提高医疗费等一系列临床问题。目前低体温已经受到国内外临床医学界的重视。在卫生部2010年1月颁发的《医院手术部管理规范》及《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均将预防术中低体温作为手术室管理一项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术中低体温能诱导人和动物的免疫变化[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10月50例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的病例。随机分到两个温度监测组,A组护理干预组和B组对照组。入组前排除糖尿病、高血压三期、甲亢等疾病。A组30例,B组20例。
1.2 研究方法
1.2.1 监测方法 核心温度的监测:以鼻咽部温度作为核心温度,用鼻温探头进行测量,每15 min为一测量单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