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非语言法的效果探讨
参见附件。
作者单位:529200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林容杏
【摘要】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非语言法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70例脑梗死(CI)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案。结果 经过非语言性干预护理后,在焦虑量表(HAMA)评分中实验组在干预后的评分为6.57分,对照组为1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消除率达到85.7%。结论 非语言性护理能够对脑梗死患者消除焦虑感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 脑梗死; 非语言性支持; 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进步,人们发现在对于一些具有负面性影响的重大生活事件刺激中,所产生的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是造成脑梗死(CI)重要原因[1]。根据国外的文献记载,在脑梗死患者中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症结,会使人产生抑郁、敌对、焦虑和愤怒的情绪。在研究非语言法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通过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进行参照式的研究,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的样本为笔者所在医院从2009年6月~2010年7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焦虑反应。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41~82岁,平均65.2岁。经过颅脑CT扫描和MRI检查后证实,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四届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进行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社会文化知识程度、治疗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理护理方案,根据病情选择护理方式。实验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非语言性护理支持。(1)在和患者接触过程中保持平和冷静,态度温顺,有责任感和耐心。(2)缩短和患者的交往距离,使其感受到亲切和无敌意,在对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中通过肢体语言和眼神的交流传达善意。(3)增加患者对于护士的信任感,在实行注射治疗和采血中通过非语言性表达 ......
作者单位:529200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林容杏
【摘要】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非语言法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70例脑梗死(CI)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案。结果 经过非语言性干预护理后,在焦虑量表(HAMA)评分中实验组在干预后的评分为6.57分,对照组为1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消除率达到85.7%。结论 非语言性护理能够对脑梗死患者消除焦虑感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 脑梗死; 非语言性支持; 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进步,人们发现在对于一些具有负面性影响的重大生活事件刺激中,所产生的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是造成脑梗死(CI)重要原因[1]。根据国外的文献记载,在脑梗死患者中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症结,会使人产生抑郁、敌对、焦虑和愤怒的情绪。在研究非语言法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通过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进行参照式的研究,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的样本为笔者所在医院从2009年6月~2010年7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焦虑反应。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41~82岁,平均65.2岁。经过颅脑CT扫描和MRI检查后证实,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四届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进行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社会文化知识程度、治疗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理护理方案,根据病情选择护理方式。实验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非语言性护理支持。(1)在和患者接触过程中保持平和冷静,态度温顺,有责任感和耐心。(2)缩短和患者的交往距离,使其感受到亲切和无敌意,在对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中通过肢体语言和眼神的交流传达善意。(3)增加患者对于护士的信任感,在实行注射治疗和采血中通过非语言性表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