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峡部裂的CT征象总结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 |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分析椎弓峡部裂在常规CT轴位扫描中的表现及特点,探讨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征象与办法。方法 对30例椎弓峡部裂患者行常规CT扫描和全椎弓薄层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图像确诊,对常规CT轴位扫描图像的特异性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多为直接征象“裂隙征”或间接征象“假性椎间盘膨出征”等,对腰椎序列较好、未见滑脱而定位片或椎间盘层面有可疑间接征象者,可加层扫描,均可获得提示诊断的峡部改变;或薄建重组,进行确诊。结论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常规CT图像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性表现,多种方法结合可避免漏诊、误诊。多数直接征象和多角度重建图像具有确诊意义。【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 CT; 漏诊; 误诊 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LS)是指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失去连续性。约5%的成人可患有此病[1]。由LS及其所致的脊椎滑脱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CT检查不仅可以明确LS的骨质改变,而且能显示并发的软组织改变,是诊断此病的有效办法。而不伴滑脱或一侧椎弓峡部裂者,在常规CT椎间盘轴位扫描中很容易漏诊。笔者结合相关国内报道[2~4],总结本院30例LS患者的CT资料,对其特征性表现及易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搜集资料完整的椎弓峡部裂患者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25~66岁,平均38岁。所有病例均有腰痛,其中伴双下肢放射痛5例,伴单侧下肢放射痛7例,均无明显外伤史。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Emotion 6 CT机,层距、层厚3 mm,矩阵512×512。常规扫描L3~L4、L4~L5、L5~S1椎间隙。疑有LS时再改用1 mm层厚自可疑脊椎椎弓根上缘水平至下一个椎弓根上缘,经后处理技术行二维、三维图像重建,观察骨窗和脊髓窗摄像。2 结果2.1 30例LS患者中,L4有1例,其余均发生在L5。双侧裂27例,单侧裂3例。伴前滑脱者21例,不伴滑脱者9例。合并相应椎间盘突出5例,椎间盘变性18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