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26期
编号:13186899
胆结石成因的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第26期
     作者单位: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立医院(高飞);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李荣)

    通讯作者:高飞

    【关键词】 胆结石; 发病机制; 综述

    胆结石的发生除了环境因素,包括胆囊内胆汁胆固醇饱和、成核理论和“泡”理论外[1],近10年来研究认为,胆石的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胆汁物理化学方面的改变,还与遗传、生活习惯、感染等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在胆结石成因、流行病和防治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1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简称胆石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肥胖、短期内体重迅速下降、接受TPN治疗、妇女妊娠、糖尿病是危险因素。Kranz研究发现,高能量、含动物脂肪、蛋白和磷脂酰丝氨酸饮食是胆石病的危险因素。Van[2]认为胆石病是一种继发性疾病,胆汁淤滞以及小肠转运延迟使更多的胆酸(CA)在肠菌作用下,分解成脱氧胆酸(DCA),增加疏水性胆汁酸盐经肠肝循环后摄取,可增加胆汁胆固醇分泌,升高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在成石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胆石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3],在特定种族的人群发病率很高,在我国甘肃平凉回汉民族杂居地区的一份调查中,回族居民的发病率高于汉族居民,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4]。Nervi分析智利三种不同种族人群——智利西班牙人、土族印第安人和毛利人的线粒体DNA,提示某致石基因是土族印第安人胆石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