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31期
编号:13186080
经皮穿刺骨水泥治疗管状骨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5日 王国昕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入治疗四肢管状骨转移性肿瘤的相关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了解病变区的穿刺角度,确定DSA的旋转角度,在DSA引导下持穿刺针送入病变区并注入骨水泥,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四肢长管状骨转移性肿瘤34例,短管状骨转移性肿瘤3例。所有部位全部穿刺成功,术后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止痛有效率为(35/37)94.6%。结论 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入治疗四肢管状骨转移性肿瘤效果显著,随着手术方法不断成熟,适应证将不断扩大,该技术将成为四肢长管状骨转移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 骨成形术; 管状骨; 转移性肿瘤

    

    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不仅局部疼痛、生存质量下降,且临床上治疗难度明显增加。随着介入微创技术发展,笔者于2003~2011年根据PVP止疼原理和生物效应,对四肢管状骨转移性肿瘤37例患者,行经皮穿刺骨水泥局部注入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骨转移性肿瘤患者,男31例,女16例,年龄43~85岁,平均67.8岁。病变累及四肢长管状骨34例,短管状骨3例。所有病例均有原发癌病史,经CT、MRI或ECT影像学检查证实,病理确定为恶性肿瘤。原发癌为肺癌13例,肝癌11例,胃癌5例,肠癌4例,前列腺癌3例,胸腔间皮瘤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以疼痛为主,根据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评价患者主观疼痛。

    1.2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37例患者均行病变部位CT检查,着重了解病变部位的病理解剖及生理结构,观察病变侵犯范围、病变区骨皮质轮廓的完整性以及病变相邻组织的改变情况。(2)碘过敏试验。(3)术前有病理骨折者,需做好夹板外固定。

    1.3 手术资料 (1)穿刺针: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DBBN-13-10.0-M2MQTPVP菱形骨穿刺针;1 ml高压注射器;骨水泥;美国Corin公司生产的CorinplasttmtttTM3型;高压Ba2SO4粉;骨科用不锈钢锤。(2)骨水泥调配:取骨水泥粉(g)单体(ml)消毒的钡粉、三者按照10∶7∶1的比例调配成糊状,加入钡粉是为了让骨水泥在注射时有更好的可视性。(3)设备:选用日本岛津MH-200DSA机。

    1.4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病变部位不同让患者取仰卧于DSA机检查床上,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术前根据病变部位的CT扫描图像和定位图像,了解病变区的穿刺角度及生理角度。在DSA下旋转管球,经正、侧、轴位透视,确定进针路径,进行穿刺。当针尖准确无误达到病灶部位后,经DSA造影证实针尖在破坏的骨质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