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3185753
57例川崎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33期
     【摘要】 通过对57例川崎病患儿注重早期症状的观察,协助尽早诊断;加强卧床休息,加强发热、口腔黏膜、皮肤黏膜、饮食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儿均痊愈出院。笔者认为,细致的病情观察和积极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护理

    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川崎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其中以血管系统最为广泛和严重。潜在的危险是冠状动脉病损致狭窄、栓塞,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塞,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做好对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是很必要的。现将57例川崎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中男32例,女25例;发病年龄4个月~11岁,≤4岁41例,>4岁16例,平均年龄3.54岁;本组57例均有发热,平均热程1~2周,大多呈弛张热;出现皮疹53例,分别表现为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和荨麻疹,以发病初3~5 d内出现,1周后消退;50例有四肢末端改变,以手足浮肿,指趾端模样脱皮及肛周脱屑多;球结膜充血及口唇潮红皲裂52例;46例出现颈脖淋巴结肿大,以单例多见。全部病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为入院时1次,治疗期每月1次,停药后每年1次,连续复查3次。显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21例,发生于病程1周时3例,其中轻度扩张18例,瘤样扩张3例;单侧14例,双侧17例;最早出现于病程5 d,有2例于病后3个月及5个月才出现右冠状动脉扩张,1例显示有心包积液,ST-T波改变5例。57例均有血沉增快,白细胞增高,以中性为主;血小板均升高[(200~750)×109/L]。

    1.2 治疗 主要是抗炎、抗凝和对症治疗。本组病例一旦确诊即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5~60 mg/(kg•d),体温正常3 d后减量为5~10 mg/(kg•d),维持3个月,有冠状动脉扩张者服药至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正常后3个月,同时加及潘生丁、维生素E。18例在急性期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续滴5 d,热程明显缩短,平均10.5 d,冠状动脉的发生率为14.3%,冠状动脉病变恢复时间1~2个月,而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组一般恢复时间为3~6个月,在应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的过程中未见发热、寒颤、皮肤瘙痒、水肿等副作用。

    2 临床观察及护理

    2.1 卧床休息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发热持续时间长、血白细胞特别高、血沉特别、心肌酶升高或心电图异常时,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急剧变化。

    2.2 发热的观察与护理 川崎病的发热特点是体温高、热程长、抗生素治疗无效。平均热程是1~2周,多呈弛张热,须密切监测和精确记录体温,每12 h测体温,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趋势等情况时每1~2 h测一次,体温渐降至正常3 d后改为每12 h测量。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体温超过38.5 ℃或以上时需对症治疗,若患儿有高热或有惊厥史者应及早给予处理,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受凉,降温时注意观察有无骤降、大汗淋漓、软弱无力、精神萎靡及虚脱现象,鼓励病儿多饮水,对失水者遵医嘱及时静脉补液,以防水电解质失调,发热消退后不可剧烈运动,已免发生猝死。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维持室温20 ℃~30 ℃,湿度50%~60%。

    2.3 口腔黏膜的观察及护理 对于52列口腔黏膜充血的患儿,每日用3%的硼酸溶液漱口,鼓励和帮助患儿进食前后饮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对于口腔溃疡者涂碘甘油消炎止痛,用消毒石蜡油或儿童滋润膏涂口唇皲裂处。

    2.4 皮肤黏膜受损的护理 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皱,衣服柔软,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出汗后用温水擦洗皮肤及时更换衣服,对于婴儿及时更换尿布,清洗臀部,减少皮肤刺激,剪短指甲,保持手的清洁以免抓伤。在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蜕皮时应反复告诫患儿家属,不要人为撕拉,以免出血,防止皮肤继续感染,可用温水擦拭,涂上无刺激性的软膏,让其自然脱落,对于眼结合膜充血的护理措施,发病1~2 d内可出现眼结合膜炎,因此,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眼部分泌物,每天数次,同时涂眼膏避免强光刺激,适当遮挡。

    2.5 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目前治疗川崎病的主要药物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以预防冠状动脉瘤。

    2.5.1 应用阿司匹林的护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阻断血小板产生血栓素A2,故有抗炎抗凝作用。早期口服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2],本组57例均使用此药。因阿司匹林系酸性药物,口服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长期服用易引起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严重可导致消化道出血,使用时尽量选用肠溶性阿司匹林,嘱患儿饭后半小时服,同时服用氢氧化铝,可减少胃肠刺激。患儿服药后不适呕出,应及时补服,以维持血中药浓度。如有出血可用K1对症治疗。

    2.5.2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护理 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表明,在发病10 d内给予丙种球蛋白,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冠状动脉瘤可降低至5%以下。丙种球蛋白为血液制品容易被污在准备和输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执行。为了避免在排气过程中浪费药液,笔者所在科均采用注射泵输入。静脉输注可增加心脏负荷,输注过快易诱发心力衰竭,最初30 min应缓慢输入,0.6~1.2 ml/(kg•h),应注意观察患儿反应,连续输注第二瓶起滴速可至4.8 ml/(kg•h),如出现心动过速、胸闷、出汗、恶心等症状,应暂停或减慢滴速,待症状消失后再缓慢滴注,调整至患儿能接受的速度,输药中要经常巡视,开始滴注时,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有,首先停止滴注,静脉推注非那根、地塞米松等,等症状缓解后再缓慢输注。最严重的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常在10 min内发生[3]。丙种球蛋白应储存于2 ℃~8 ℃,使用时应检查澄清度、有效期,不宜加入任何药物,开启后立即使用。

    2.6 饮食护理 患儿因持续高热体内营养消耗多,加之口腔黏膜病变,颈淋巴结肿大造成口腔疾病,进食困难,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温凉的流汁或半流汁。鼓励患儿多饮开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机会。

    2.7 心理护理

    2.7.1 大部分家长对本病缺乏了解,当得知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和猝死时,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及焦虑,此时应耐心倾听家长的诉说,主动解答家长的问题,及时澄清家长的疑惑,并且积极告知本病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疗程及预后。

    2.7.2 部分家长因患儿使用丙球等贵重药品致使医疗费用过高而引起焦虑。此时应向家长说明使用丙球的重要性及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取得家属的心理支持,并且尽力帮助其取得其他经济支持。

    2.7.3 由于患儿年龄尚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其思想及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应及时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以和蔼的态度、友善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儿渡过恐惧阶段,增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采用“移情法”,转移患儿对疾病及家长态度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2.8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时,指导其按医嘱坚持服药,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儿,如果需注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至少应间隔11个月,其他预防接种3个月后照常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肖洪万.川崎病的现在和未来[J].日本医学介绍,1994,16(4):186.

    [2] 周少明,孙志勤,黄宗新.阿萨病毒B组感染与川崎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13(6):338.

    [3] 洪庆成,江敬铭.儿科综合征[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58.

    (收稿日期:2011-09-01)

    (本文编辑:郎威) (张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