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35期
编号:13185300
两种通气方式对院前心肺脑复苏预后影响的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李鸣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比较院前心肺脑复苏时两种不同的通气方式(气囊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对其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郑州市中医院急诊院前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279例为研究对象,将实际统计235例采取两种不同通气方式的患者分为两组,即气管插管通气组和气囊面罩通气组。结果 气管插管通气组复苏成功29例,复苏成功率24.37%,复苏后脑死亡率55.17%;气囊面罩通气组复苏成功12例,复苏成功率10.34%,复苏后脑死亡率为66.67%。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和脑死亡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应尽可能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行气管插管,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远期疗效。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 气管插管通气; 气囊面罩通气

    

    心脏呼吸骤停是临床最凶险的急危症,早期心肺复苏是抢救的关键,脑复苏是复苏的难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笔者发现,早期除了给予有效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建立静脉通道、合理应用复苏药物外,选择合适的人工通气方式也是复苏成功与维持正常脑功能并改善预后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08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院前急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279例,除去肿瘤晚期20例以及22例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气管插管改用气囊面罩人工通气的患者,实际统计235例。其中男131例,女104例,年龄18~90岁,平均(57.1±11.5)岁。心脏骤停原因:循环系统疾病122例,严重创伤2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19例,各种中毒9例,呼吸系统疾病44例,过敏性休克3例,电击伤3例,不明原因17例。将复苏过程中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通气方式设为观察组,共119例;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方式的设为对照组,共116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依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进行抢救。两组抢救方法的共同点:现场诊断成立即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