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4期
编号:1318296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所致精神障碍1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精神症状以认知功能障碍、性格改变、言语行为异常、视幻觉为主要表现。头颅MRI检查提示双侧脑室前后角、体旁及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结论 部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精神障碍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和表现,应该引起重视。

    【关键词】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精神障碍;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69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为Binswanger病,是血管性痴呆的一种,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和开展,使SAE生前诊断成为可能。部分患者以精神障碍为首次住院原因,但目前有关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近3年来确诊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所致精神障碍的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6~80岁,平均74.42岁。高血压7例,2型糖尿病5例,高血脂2例,无特殊原因1例,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共3例。病史5~15年。文化程度初中5例,小学4例,高中2例,文盲1例。

    1.2 方法 用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GTOMAvanto 1.5 T的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进行头颅横轴T1WI、T2WI及FLAIR成像。12例患者根据头颅MRI检查及临床症状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皮层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1]均符合诊断。用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2]检测智能障碍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患者曾有头昏、手麻、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记忆力减退、眩晕等症状,无失语、失用、失认等皮质损害的表现。精神症状:脾气暴躁、性格改变5例占(41.67%),行为异常5例(41.67%),言语异常4例(33.33%),幻视3例(25%),被害妄想2例(16.67%),间歇性定向障碍2例(16.67%),恐惧1例(8.33%)。所有患者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测评均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主要表现记忆力、理解力的明显下降。短时记忆因子总分3分,得分0分8例(占66.67%),1分2例(占16.67%),2分2例(占16.67%),3分0例;即刻记忆因子总分3分,得分0分1例(占8.33%),1分2例(占16.67%),2分5例(占41.67%),3分4例(占33.33%)。理解因子总分4分,得分0分4例(占33.33%),1分3例(占25%),2分2例(占16.67%),3分3例(占25%),4分0例。

    2.2 影像学资料 12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示双侧脑室前后角、体旁及半卵圆中心呈对称性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为脑白质缺血性脱髓鞘改变。根据病史、年龄及临床症状排除多发性硬化,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李坤成教授将本病MRI诊断分为3型,本组病例Ⅰ型3例(25%),脑白质异常信号局限于额角旁、额叶后部及双枕角周围;Ⅱ型7例(58.33%),病变散布侧脑室体部及前后角周围,范围扩大,但未融合;Ⅲ型2例(16.67%),病变已环绕在侧脑室体部及其前后角,相互融合呈片状。Ⅱ、Ⅲ型病例均伴有脑室系统扩大及脑沟、脑裂增宽[3]。

    2.3 治疗及转归 给予小剂量精神科药物如奥氮平、奋乃静、富马酸喹硫平改善精神症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活血化瘀,改善脑血流量,营养神经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9例患者精神症状基本消除,3例患者部分改善。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再次检查,智能障碍的程度有所改善,尤其是短时记忆的分值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3 讨论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病率为1%~5%,约占脑血管疾病的4.5%~7.9%[4],目前已成为老年痴呆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大脑深穿支动脉硬化使侧脑室周围白质广泛缺血水肿,进而引起髓鞘脱失、灶性软化及脑室扩大的病理改变,临床除相应的神经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外,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在影像学诊断分型中从Ⅰ型~Ⅲ型,病变范围不断扩大,其病变的严重程度、患者平均年龄、脑萎缩及智力障碍比例均呈增长趋势,说明Ⅰ型~Ⅲ型为本病的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5]。Ⅰ型患者的情感障碍、人格改变、妄想状态、意识障碍、痴呆例数明显少于Ⅱ型和Ⅲ型[4]。本组研究,12例患者认知功能以记忆明显受损合并各种精神症状为主,如性格改变、言语、行为异常、间歇性意识障碍、视幻觉及妄想等,Ⅰ型3例(占25%),Ⅱ型、Ⅲ型共9例(占75%),显然Ⅱ型、Ⅲ型合并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Ⅰ型明显增高,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提示临床医师,部分SAE患者精神障碍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和表现,应该了解、熟悉和重视。本组对象大部分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对基础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严密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对自身出现的前驱症状也没有足够地重视而至疾病进一步发展。而对SAE的治疗主要是预防,需采取控制原发病、营养神经和改善脑部供血等措施。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各项指标并定期监测。对有神经局灶性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积极行头颅MRI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6.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89.

    [3] 张士文.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599-3600.

    [4] 徐全文,张恒义,解春庭,等.不同分型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精神障碍表现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1(2):134,257.

    [5] 王鲁妮,刘泽,冯德光,等.老年单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智能障碍合并精神障碍82例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89-1891.

    (收稿日期:2011-12-01)

    (本文编辑:连胜利), http://www.100md.com(向振敏 徐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