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81239
应用晕止定眩丸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隋术强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中药晕止定眩丸对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8例经确诊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眩晕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184)与对照组(B组,n=124)。B组应用西药:西比灵10 mg口服,qd,安定2.5 mg口服,Tid,尼莫地平60 mg口服,Tid,10%葡萄糖注射液50 ml加川芎嗪160 mg静滴,qd;A组用晕止定眩丸,口服,9 g/次,3次/d,两组均以治疗15 d为1疗程,随访1年,记录有效率和复发人数。结果:两组治疗眩晕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晕止定眩丸治疗眩晕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是目前有效的中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晕止定眩丸;眩晕病;头晕目眩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08

    眩晕病以头晕为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机体与空间相对的定向感觉障碍及平衡障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症状为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1-3]。现对笔者所在医院收诊308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探讨自制中药晕止定眩丸对眩晕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经中医诊断确定为眩晕病。30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184例,其中男40例,女144例,平均年龄(42.2±10.5)岁,其中初发164例,复发20例。B组124例,男44例,女80例,平均年龄(41.5±11.3)岁,其中初发88例,复发36例。两组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4]:(1)风阳上扰:舌红,苔黄,脉弦滑;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头重如裹,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酸膝软。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弱。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5]诊断标准:(1)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与椎-基底动脉TIA相似,但每次发作时间往往不超过24 h,伴有耳鸣、耳阻塞感;(2)反复发作后听力减退,除眼球震颤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测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

    1.2.2纳入标准(1)症状表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头重如裹,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伴有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弱;(2)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者。

    1.3治疗方法治疗组(A组):晕止定眩丸治疗,组方:山萸肉43 g、 熟地86 g、天麻65 g、川牛膝54 g、地龙(炒)43 g、山药65 g、牡丹皮43 g、石菖蒲43 g、半夏(制)86 g、陈皮36 g、木香36 g、茯苓54 g、白芍(炒)65 g、当归54 g、黄芪65 g、黄芩54 g、泽泻(炒)36 g、菊花54 g、川芎86 g共制成1000 g,以上十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以水泛丸,干燥,打光,分装60 g/瓶。由诸城中医医院制剂室制备,批准文号:鲁药制字Z07080002口服,9 g/次,3次/d。

    对照组(B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迪沙药业,国药准字H37023012)口服,qd;安定2.5 mg(山东平原药厂,国药准字号H37023039)口服,qd;尼莫地平60 mg(济南东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7022796)口服Tid;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青州尧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7021073)加川芎嗪120 mg(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30553)静滴,qd。

    观察疗程:两组观察周期均为15 d,观察期间停用能影响本观察效果的中、西药。

    1.4观察指标对308例患者采用ACUPSON12xp/10c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仪检查,将探头置于枕骨大孔窗,枕窗探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血流阻力指数(RI),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对比。通过观察不同年龄阶段VA、BA的Vmax及RI值,与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疗效判定[6]。

    1.5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7]:(1)临床痊愈: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VA、BA的Vmax及RI恢复正常;(2)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VA、BA的Vmax及RI有较明显改善;(3)有效:眩晕或头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VA、BA的Vmax及RI稍有改善;(4)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VA、BA的max及RI无改变。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6统计学处理将所得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分析比较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1.0%,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04,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n=184)49(26.6)71(38.6)56(30.4)8(4.3)176(95.7)

    对照组(n=124)23(1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2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