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交感神经兴奋的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交感神经兴奋的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交感神经兴奋的脑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植物神经功能好转情况。结果: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交感神经兴奋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患者测定结果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疾病的恢复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脑卒中;交感神经兴奋;心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43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可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预后及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增加脑卒中病死率。交感神经兴奋的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心悸、眩晕、呕吐、情绪激动、血压升高、易怒等情绪和身体的诸多不良反应,影响疾病的康复。本文通过对脑卒中后植物神经功能测定中发现的交感神经兴奋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10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均经CT、MRI确诊,为首次发病,病程在半月之内,意识清楚,无严重失语,且经植物神经功能测定均属交感神经兴奋者。
排除脑卒中复发者;病情超过半月者;伴有严重心、肝、肾、肺并发症者者;意识不清者。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41~78岁,平均(64.6±8.6)岁,缺血性卒中31例,出血性卒中18例。对照组53例,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6~81岁,平均(65.9±10.5)岁,缺血性卒中36例,出血性卒中17例。两组间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护士坚持心理干预的原则[1],在临床各项操作中均注重心理护理,特别注重个性化心理护理[2],具体措施如下。
1.2.1以人为本提供多元化的个性化护理[3],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病情、疾病的不同阶段以及个人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个性特征、经济状况、情感特征、家庭社会关系等,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护理,基本做到患者需要什么,就护理什么。如给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轻松的治疗环境;鼓励患者听音乐、读书、读报以缓解压力;耐心、缓慢、清楚地解释每一个问题;积极、主动帮助患者住院期间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等等。
1.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现在每一项护理工作中,如扫床、输液、巡视病房等,根据患者自身个性特点,尊重患者,多倾听患者,用清晰、明确、同情、关心的语言及委婉温和的语调与患者交流,少运用刺激性及专业性术语;掌握患者的内心,用爱心去感化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做到多一个微笑,多一份关爱,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从而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2.3将人文护理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用精湛的技术及周到的服务,在护理工作中处处体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爱,如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和稳定情绪,正视自己的病情,缓解焦虑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树立对生活的热爱及同疾病抗争的信心,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鼓励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配合等等[4]。
1.2.4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患者一入院,接诊护士的语言、行为都要热情、周到,在整个住院期间多用敬语,譬如“您好”“请”“谢谢配合”;挑选高年资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病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防病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康复指导,如肢体的康复训练、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等等;做好晨间床旁交班向患者送出清晨的第一个问候和微笑,带给患者一天的好心情[5];制作了精美的护患联系卡,按照“护理一个患者,交上一个朋友”的目标[6,7],使每一位患者心情愉悦地接受和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起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1.3观察指标采用威金公司研发制造的自律神经分析仪对入选患者住院当日或次日进行植物神经功能测定,并于出院当日再次进行植物神经功能的测定,比较两组植物神经功能好转情况。
1.4评定标准植物神经功能测定结果分为正常、潜伏期、警告期、发病期、极度不正常期。测定结果有好转为评定标准。
2结果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出院前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例)出院前好转例数(例)百分率(%)
干预组493877.6
对照组533158.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中的交感神经兴奋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易怒、情绪激动、血压升高等特点。干预组对此类患者住院期间的所有护理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心理干预,干预过程注重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后,对神经功能障碍中交感神经兴奋患者的病情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此类患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10(6):379
[2] 刘赛平,钟美灵.个性化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 12):108.
[3] 梁志翔,梁燕娥,陈彩红.综合医院开展个性化护理的做法和效果[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