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280990
罗定市社区主动访视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25日 张燕锋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访视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以家庭访视为模式的护理干预,于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1年后,采用PANNS量表、PSP量表、WHOQOL-BREF量表、简易六级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评估表进行评估。结果: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家庭环境、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病情总体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环境、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影响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稳定和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庭访视; 家庭环境;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康复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90

    精神分裂症是最重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是一组病因未明,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其特点是患病率高、难治、慢性、残疾率高,疾病负担重,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和沉重负担,彼此又互为影响[1]。本文笔者针对主动访视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12月出院后或经过专科诊断一直在门诊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为研究组,分别接受罗定大岗医院主动社区访视,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电话随访、江门市新会区沙堤医院日间医院服务。生活在社区的康复期患者120例为对照组,自2009年7月始,追踪随访3年。

    1.2 入组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年龄18~55岁,患者本人愿意或其监护人同意参加上述康复模式并接受每3个月的定期评估;没有合并其他慢性疾病。

    1.3 调查方法 每3个月收集出院后或一直门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主动社区访视(进行家庭访视主动入户随访建档,并填写随访档案,核实社区建档人员及档案内容。执行多次反复上门,主动入户。回医院进行电脑输入回访内容及档案。最后采用统计描述对数据进行整理)、电话随访和日间医院接受康复服务的信息,直至调查结束。

    1.4 评估方法 (1)一般资料信息表,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体重、文化、婚姻、家庭背景等。(2)疾病信息表,包括起病形式、治疗方式、治疗依从性、康复措施等。(3)精神症状由PANNS量表评定,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精神症状。(4)社会功能由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评定,内容包括社会中有益的活动;态度、积极性、计划性、能力、工作效率;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交往的主动性、积极性、目的性、计划性、是否融洽;主动交往和被动交往;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5)生活质量由WHO提供的WHOQOL-BREF量表评定,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环境与社会四个领域。(6)危险行为由简易六级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评估表评定[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在计算机上完成。样本资料以FoxPro录入数据库,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研究组家庭环境、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以及病情总体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4。

    3 讨论

    众多研究表明,由于病因未明,仅仅依靠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仍有半数以上患者反复发作、反复住院治疗,社会功能趋向衰退,即致残。因此,仅靠药物治疗手段难以较好地解决疾病的防治与康复,与庞大的精神疾病患者群相比,我国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的资源和服务能力极为有限。

    社区为基础的康复(CBR)可以推迟精神病患者的复发,减轻患者的功能残疾,并认为CBR是精神疾病治疗方面的一个新突破:为生活在社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治疗、康复等服务,通过主动性治疗、康复、管理,促进患者回归社会,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我国目前在社区康复服务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社区康复已成共识,但在对社区康复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社区康复以社会效益为主,精神病院则必须依赖医疗市场生存,医院和社区的连续性与转介存在较大的障碍。探讨具有我国特色的精神疾病康复管理模式,有利于我国推动和发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现代化进程。

    展望未来的精神卫生技术发展趋势,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从疾病的发生、治疗、康复和回归社会的连续性服务,即通过精神卫生机构联合残联、民政等部门建立住院、门诊和社区康复等新的治疗康复模式以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预防、减少疾病复发,降低再住院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危险行为和肇事肇祸的发生[4]。其中,提供具有个性化、针对患者设计的过渡性服务模式,使患者出院后得到如主动访视、电话追踪随访和日间医院等康复,并努力向辅助就业、公开就业发展,促进精神病患者康复,从而提高精神分裂症的生活质量,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分配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陈贺龙,胡斌,陈宪生,等.2002年江西省精神疾病患病率调查[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1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