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寻求提高抗精神病药(APS)疗效、减少APS副反应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对225例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量表进行检查与评定,对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及TE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要使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达到不吸烟患者同样的治疗效果,应使用较大剂量的APS。在针对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评价APS副作用时应将吸烟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
【关键词】 吸烟;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利培酮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97
2002年对中国15~69岁正常人群体的吸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吸烟率为57.4%,女性吸烟率为2.6%[1],但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吸烟率达到了40.1%~87.1%[2]。同时国外调查资料显示,门诊及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分别为74%和79.6%[3-4]。分析发现,在排除药物、住院及社会经济地位等混杂因素后,精神分裂症群体的高吸烟率依然存在[5]。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等精神活性物质在影响大脑功能的同时还会增加大脑边缘系统DA的释放,从而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进一步考察吸烟与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关系,笔者进行此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天门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及住院的360例男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以下条件进行筛选,最后筛选出符合上述标准的男性患者225例,入组前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进行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评定。吸烟组115例,年龄18~62岁,平均(30±5)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4.10±1.23)年;进行治疗前PANSS分值为(60.00±15.69)分。不吸烟组110例,年龄25~55岁,平均(29±4)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12±1.62)年;治疗前PANSS分值为(58.13±18.22)分。上述项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III)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8岁;肝肾功能正常心脑电图正常;符合WHO关于吸烟的规定,吸烟者吸烟≥1支/d,平均每周≥5 d);不吸烟者从未吸烟,或吸烟<1支/d,平均每周<5 d。
1.2.2 排除标准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其他伴精神症状的疾病;过去曾吸烟者(曾吸烟≥1支/d,平均每周≥5 d,现已戒烟)。
1.3 方法 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均以口服利培酮(维思通)作比较,其剂量分别为(5.5±1.2)mg/d和(5.2±1.3)mg/d,两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8周。入院当天展开治疗之前即进行治疗前的首次评定,以后每隔2周评定1次,观察期为8周。治疗疗效、副作用观察由两名主治医师评定,在研究前作一致性检测,使用量表的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80。
1.4 观察指标 采用PANSS总分及其减分率为疗效指标,副反应量表(TESS)分值为副作用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和减分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吸烟组减分率更明显。见表1。
2.2 两组TESS评定比较,吸烟组TESS分值显著低于不吸烟组,吸烟组行为毒性因子分和神经系统因子分显著低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子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脑边缘系统DA的合成、释放、降解等环节可以受到吸烟的影响而增强功能,这一现象在理论上可以使精神分裂症症状恶化。另外,作为很强的CYP1A2的诱导剂,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能加速抗精神病药的代谢,从而降低其血药浓度,进而影响疗效[6]。岳英等[7]发现,在基线APS如氯丙嗪和氯氮平的日均治疗剂量无差异的情况下,治疗8周后,吸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氯丙嗪和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均显著低于非吸烟患者。吸烟可促进黑质-纹状体系统的DA释放,另外,吸烟也可通过诱导肝药酶CYP1A2降低药物的血药浓度,相关的副反应也会降低。Zhang等[8]的研究发现,吸烟有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减少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发生率,因为吸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浓度会高于非吸烟患者。吸烟对阴性症状呈代偿反应(如增加能量,激发情绪等)[9],可能是患者为了消磨时间和避免焦虑[10],即应用尼古丁可调整被阴性症状恶化的临床表现。患者维持吸烟涉及烟草本身的药理学作用、社会心理因素以及临床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的缓解,在采取吸烟危害宣教等认知行为干预措施的同时,应结合医院自身的资源,合理安排患者参加康复治疗、艺术行为治疗,增加和强化患者的正性情绪,缓解患者对烟草的渴求,以减少吸烟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吸烟会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用利培酮(维思通)等非典型APS及其他典型APS治疗时的疗效,在这种情况下需增加药物治疗剂量来达到与非吸烟患者同等的治疗效果。同样的治疗剂量情况下,吸烟患者的副作用较轻。同时在吸烟与不吸烟的转变时期,也应注意药物剂量调整,以平稳地达到满意的疗效和尽可能减少副反应。但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高吸烟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临床现象,如何保证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所以,探索吸烟与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必定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案,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2] 许燕君,马文军,徐浩峰,等.广东省≥15岁居民吸烟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8):899-901.
[3] Zhang X Y, Cao L Y, Chen D C, et al. Cigarettesmoking, psychopathology, cognitive function and medication side effects in Chinese male schizophrenia: a easecontrol study[J]. Chin J Drug Depend,2009,18(4):283-293.
[4] Goff D C, Henderson D C, Amico E. Cigarette smoking in schizophrenia: relationship to psychopathology and medication side effect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0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