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双补化痰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中药加西药治疗,对照组仅西药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组。
【关键词】 自拟双补化痰通络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9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诊断十年内DPN发病率可达60%~90%[1],以对称性下肢麻木、疼痛为主,夜间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用自拟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此类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8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病史4~15年,年龄40~75岁,平均(55±3.6)岁,男52例,女28例,均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及2009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糖尿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神经病变。(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4)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①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②针刺痛觉异常;③振动觉异常;④压力觉异常;⑤神经传导速度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药物神经毒性、代谢毒物所致神经损害。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两组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控制空腹血糖5~7 mmol/L,餐后2 h血糖8~10 mmol/L,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甲钴胺1 mg、α-硫辛酸600 mg、丁咯地尔0.1 g,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自拟双补化痰通络汤治疗15 d(黄芪30 g,生地30 g,白芍12 g,茯苓15 g,炒白术12 g,山萸肉13 g,当归15 g,川芎15 g,丹参15 g,陈皮13 g,清半夏13 g,全蝎10 g,地龙10 g,鸡血藤10 g,甘草10 g),上肢麻木加桑枝10 g,下肢麻木加牛膝10 g,凉甚去地龙加没药10 g。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DPN发病率高,多发生于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与代谢紊乱致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营养因子减少、遗传因素等有关,故采用控制血糖、神经修复、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改善代谢紊乱、神经营养等疗法,疗效多不确切。有人报道,甲钴胺、α-硫辛酸等治疗较为有效[2-3]。《王旭高医案》中有“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的记载。消渴病日久,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湿内生;肝肾阴虚,阴伤气耗,致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痹阻气血,脉络失养,故肢体麻木疼痛。方中黄芪补气健脾,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三药合用以杜绝生痰之源。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芪能抑制缺血、缺氧脑损伤FOS蛋白的表达,对缺血、缺氧脑损伤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4];生地养阴生津,其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血糖、促进造血、调节免疫等作用[5];白芍养阴柔肝;山茱萸补益肝肾;陈皮、半夏理气化痰;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地龙清热、通络除痹;全蝎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牛膝引血下行;桑枝善走上肢,具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之功效;当归养血;甘草护胃、调和诸药。诸药共用,益气养阴而不滋腻,化痰散结而不伤脾胃,方中惟全蝎有毒,用量较少,但应用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方近期治疗效果较好,远期治疗效果尚待观察。
参考文献
[1] 胡仁明,樊东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8):638-640.
[2] 宋利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