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干预胃镜检查反应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利用针刺手法干预胃镜检查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利多卡因麻醉药物和结合穴位针刺办法辅助检查,对照组仅采用口服利多卡因药物麻醉。观察两组病患在检查中的不良反应、血压与心率变化以及检查后病患的满意率和愿意再次受检率。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在平均动脉压、心率方面也比对照组稳定,检后的满意率及愿意再次受检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干预能有效减少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胃镜; 不良反应; 针灸
胃镜检查是一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价值较高的途径,而且能够较有效地分辨诊断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症状,为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但是,常规的胃镜检查因要通过喉进入胃部,胃镜器件会对喉咙造成强烈的刺激而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如恶心、呕吐、腹胀、呕吐、嗳气等不适症状[1]。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1月应用针刺干预控制胃镜检查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行胃镜检查的9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9例,女30例,年龄13~69岁,平均(50.3±3.8)岁;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15~68.5岁,平均(51.5±4.4)岁。排除合并心肺脑血管疾病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患在检查前都要禁饮和禁食8 h以上[2]。两组都要在检查前10 min口服10 ml剂量的利多卡因胶浆。观察组行胃镜检查前20 min内,给予针刺干预,具体取足三里穴、合谷穴和内关穴,分别用0.30 mm、0.25 mm和0.30 mm毫针经皮进针直到患者觉得酸胀然后停针,刺激强度要以病患的承受限度为准,直至检查完毕拔针。对照组不进行针刺,直接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1)胃镜检查中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例如恶心、呕吐、暖气、咳嗽、屏气、流涎或者躁动等;(2)观察两组检查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5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状况;(3)患者检查后的满意程度以及是否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等情况。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都完成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暖气、咳嗽、屏气、流涎或者躁动问题共9例,不良反应率为18.36%,对照组发生以上不良反应16例,发生率为32.6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检查过程中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检查前,观察组的心率为(74.5±13.2)次/min,检查后为(76.3±14.4)次/min,检查前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对照组的心率为(75.2±16.4)次/min,检查后心率为(81.3±17.4)次/min,患者心率加速、平均动脉压升高显著,和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2.3 两组患者检后的满意率以及愿意再次受检率情况 根据数据统计,观察组有32例患者表示满意,占65.31%,另外有29例患者表示愿意再次受检,占59.18%;对照组有19例患者表示满意,占38.78%,另外有12例患者表示愿意再次受检,占24.49%。两组比较,观察组检后的满意率及愿意再次受检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实施胃镜检查过程中,由于镜管会对上消化道的内壁和咽喉造成强烈的刺激,由此引起的张力反射、咽反射又会导致恶心、呕吐、喛气、咳嗽、屏气、流涎或者躁动等不良反应,使得病患在受检过程中承受极大的身心痛苦[3]。传统的胃镜常规检查都是在检前在咽部表面喷射麻醉药,目的是降低咽部的刺激程度,减缓患者的痛苦程度,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咽部的强烈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会令患者的心率加快和平均动脉压升高等变化,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4-5]。因为痛苦程度高,患者大部分不愿意再次受检[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检查前给予针刺干预,以防止发生不良反应。中医针灸治疗研究显示,针刺能够控制胃镜检查中出现不良反应可能和针刺镇痛的作用以及对机体消化或循环功能起到良性、双向性的调整作用相关[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针刺干预后,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也比对照组稳定;另外,该组的患者满意率和愿意再次受检率也优于对照组,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针刺在胃镜检查中能起到局部麻醉、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陈永斌,陆青,兰爱珍,等.针刺干预胃镜检查反应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9):45.
[2] 施琴.针刺足三里、内关穴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5):87.
[3] 韩振琦.针灸在胃镜术中的止呕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8(21):12-13.
[4] 欧阳铭文,秦再生,林春水,等.针刺对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J].中国针灸,2009,9(11):65-66.
[5] 周俊亮,潘奔前,冯建辉,等.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7,22(4):9-10.
[6] 辛献运,粘芙蓉,于金凤,等.针刺足三里对上消化道肿瘤患者胃镜检查中副反应的预防作用[J].中医杂志,2008,49(4):17.
[7] 王淑敏.针刺内关及足三里穴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6):15.
(收稿日期:2012-03-16) (本文编辑:王宇), 百拇医药(李文举 王丽)
【关键词】 胃镜; 不良反应; 针灸
胃镜检查是一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价值较高的途径,而且能够较有效地分辨诊断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症状,为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但是,常规的胃镜检查因要通过喉进入胃部,胃镜器件会对喉咙造成强烈的刺激而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如恶心、呕吐、腹胀、呕吐、嗳气等不适症状[1]。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1月应用针刺干预控制胃镜检查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行胃镜检查的9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9例,女30例,年龄13~69岁,平均(50.3±3.8)岁;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15~68.5岁,平均(51.5±4.4)岁。排除合并心肺脑血管疾病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患在检查前都要禁饮和禁食8 h以上[2]。两组都要在检查前10 min口服10 ml剂量的利多卡因胶浆。观察组行胃镜检查前20 min内,给予针刺干预,具体取足三里穴、合谷穴和内关穴,分别用0.30 mm、0.25 mm和0.30 mm毫针经皮进针直到患者觉得酸胀然后停针,刺激强度要以病患的承受限度为准,直至检查完毕拔针。对照组不进行针刺,直接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1)胃镜检查中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例如恶心、呕吐、暖气、咳嗽、屏气、流涎或者躁动等;(2)观察两组检查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5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状况;(3)患者检查后的满意程度以及是否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等情况。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都完成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暖气、咳嗽、屏气、流涎或者躁动问题共9例,不良反应率为18.36%,对照组发生以上不良反应16例,发生率为32.6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检查过程中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检查前,观察组的心率为(74.5±13.2)次/min,检查后为(76.3±14.4)次/min,检查前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对照组的心率为(75.2±16.4)次/min,检查后心率为(81.3±17.4)次/min,患者心率加速、平均动脉压升高显著,和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2.3 两组患者检后的满意率以及愿意再次受检率情况 根据数据统计,观察组有32例患者表示满意,占65.31%,另外有29例患者表示愿意再次受检,占59.18%;对照组有19例患者表示满意,占38.78%,另外有12例患者表示愿意再次受检,占24.49%。两组比较,观察组检后的满意率及愿意再次受检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实施胃镜检查过程中,由于镜管会对上消化道的内壁和咽喉造成强烈的刺激,由此引起的张力反射、咽反射又会导致恶心、呕吐、喛气、咳嗽、屏气、流涎或者躁动等不良反应,使得病患在受检过程中承受极大的身心痛苦[3]。传统的胃镜常规检查都是在检前在咽部表面喷射麻醉药,目的是降低咽部的刺激程度,减缓患者的痛苦程度,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咽部的强烈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会令患者的心率加快和平均动脉压升高等变化,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4-5]。因为痛苦程度高,患者大部分不愿意再次受检[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检查前给予针刺干预,以防止发生不良反应。中医针灸治疗研究显示,针刺能够控制胃镜检查中出现不良反应可能和针刺镇痛的作用以及对机体消化或循环功能起到良性、双向性的调整作用相关[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针刺干预后,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也比对照组稳定;另外,该组的患者满意率和愿意再次受检率也优于对照组,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针刺在胃镜检查中能起到局部麻醉、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陈永斌,陆青,兰爱珍,等.针刺干预胃镜检查反应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9):45.
[2] 施琴.针刺足三里、内关穴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5):87.
[3] 韩振琦.针灸在胃镜术中的止呕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8(21):12-13.
[4] 欧阳铭文,秦再生,林春水,等.针刺对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J].中国针灸,2009,9(11):65-66.
[5] 周俊亮,潘奔前,冯建辉,等.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7,22(4):9-10.
[6] 辛献运,粘芙蓉,于金凤,等.针刺足三里对上消化道肿瘤患者胃镜检查中副反应的预防作用[J].中医杂志,2008,49(4):17.
[7] 王淑敏.针刺内关及足三里穴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6):15.
(收稿日期:2012-03-16) (本文编辑:王宇), 百拇医药(李文举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