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科收治并需要手术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疼痛管理组(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给予疼痛管理护理模式治疗术后疼痛,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法处理;采用口头描述评定法(12级评定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镇痛效果及腰腿痛缓解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估得分及腰腿痛评估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疼痛管理模式护理,能显著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及腰腿痛,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形成和谐的医患及护患关系,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疼痛管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后; 术后护理。
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的定义,所谓疼痛是一种与实际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机体组织损害相关联或者以这种组织损害进行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性体验[1]。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伴有剧烈的放射性腰腿痛,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迫切希望手术能彻底解除病痛。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率大约80%左右,同时增加手术切口疼痛,部分患者术后往往出现巨大的失落情绪。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如何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一直是困扰骨科广大医护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采用各种镇痛药物,镇痛效果仍不尽人意。本研究尝试采用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镇痛中,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且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23~55岁,平均(38.3±12.3)岁;致伤原因均为慢性积累伤力所致,无一次性外伤暴力因素;腰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均突出患者24例;手术方式有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及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疼痛管理组(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
1.2 方法
1.2.1 实验组患者给予相应的疼痛管理模式,给予耐心的术前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率;让患者了解手术能完全缓解大部分患者腰腿痛,客观的期待手术预期效果;术后切口的疼痛可以通过多种镇痛方式减轻疼痛,纠正患者需要承受切口剧痛的错误思想;让患者了解到常规应用镇痛药物一般不会成瘾。
, 百拇医药
1.2.2 术后疼痛评估 每位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不一样,笔者采用口头描述评定法(12级评定法)[2]:(1)不引人注意的痛;(2)刚刚注意到的疼痛;(3)很弱的痛;(4)弱痛;(5)轻度痛;(6)中度痛;(7)强痛;(8)剧烈痛;(9)很强烈的痛;(10)严重痛;(11)极剧烈痛;(12)难以忍受的痛。手术后当患者麻醉效果消失,主诉疼痛时,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疼痛感受的主动询问,判断是手术切口疼痛还是原有的腰腿痛;分别对这两种疼痛进行评分并做好记录,给予相应的疼痛控制方法。同时,及时观察切口引流情况、敷料渗血情况、双下肢肌力、感觉等,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汇报医生,为准确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1.2.3 术后疼痛控制采取前期所使用的疼痛管理模式 根据疼痛分类,对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程度≤6分),护士指导其采取以下非药物疗法减轻疼痛。(1)呼吸止痛法: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内;(2)松弛止痛法:松弛肌肉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方法能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3)音乐止痛法: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缓解疼痛,既可以边听边唱,也可以闭目静听,并伴手脚节拍轻动;(4)转移止痛法: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创造欢乐的气氛、与亲近的家属、朋友相互交谈等。若非药物疗法无效或重度疼痛(疼痛程度≥7分)时,护士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使用有效的镇痛药并配合使用上述非药物镇痛疗法[3]。
, 百拇医药
1.2.4 对照组患者按传统疼痛管理护理模式 将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日常护理所见(切口引流、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简单汇报医生,由医生开出医嘱,护士只是执行医嘱,不采用术前健康教育及非药物镇痛疗法,采用同样的方法及同样的评分标准进行镇痛效果综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有无术后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康复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无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脱断裂等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腰腿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
2.2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 术后6 h即麻醉完全清醒时患者切口疼痛评估得分最高,即疼痛感最明显;术后1周仍有部分患者感腰腿痛。实验组术后切口镇痛效果在术后6、24及48 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48 h腰腿痛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术后1周切口疼痛均完全缓解;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腰腿痛镇痛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患,美国每年约有570万[4]患者诊断为椎间盘退变,我国患者数为其数倍。尽管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有大约20%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要手术治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及椎体融合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术后使用镇痛泵本是较好的镇痛方法,但由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有其特殊性,即手术操作紧邻硬膜囊及神经根,易损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双下肢运动、感觉的观察是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要点。因为镇痛泵可以影响双下肢运动、感觉的早期观察,笔者所在医院全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镇痛均不采用镇痛泵,选取合理的镇痛方式在该类疾患术后镇痛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本研究采用疼痛管理护理模式联合传统药物镇痛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镇痛效果及社会效益,与传统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镇痛效果,良好的镇痛效果往往产生愉悦的心情,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护患关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镇痛的同时,更密切及时观察了病情。术后护理人员更多的与患者交流,更加及时观察了切口引流及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判断病情,减少手术并发症,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可以完全缓解80%患者的临床症状[2],配合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患者腰腿痛缓解率,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总之,通过本研究证实,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采用疼痛管理模式较传统术后镇痛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形成和谐医患与护患关系,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81.
[2] 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37-938.
[3] 唐钰,刘姗姗,谢红艳,等.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72-73.
[4] Masuda K, Oegema TR. Growth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J].Spine,2004,29(23): 2757-2769.
(收稿日期:2012-03-28) (本文编辑:李嫚), 百拇医药(唐钰 刘珊珊 谢红艳)
【关键词】 疼痛管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后; 术后护理。
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的定义,所谓疼痛是一种与实际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机体组织损害相关联或者以这种组织损害进行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性体验[1]。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伴有剧烈的放射性腰腿痛,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迫切希望手术能彻底解除病痛。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率大约80%左右,同时增加手术切口疼痛,部分患者术后往往出现巨大的失落情绪。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如何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一直是困扰骨科广大医护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采用各种镇痛药物,镇痛效果仍不尽人意。本研究尝试采用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镇痛中,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且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23~55岁,平均(38.3±12.3)岁;致伤原因均为慢性积累伤力所致,无一次性外伤暴力因素;腰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均突出患者24例;手术方式有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及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疼痛管理组(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
1.2 方法
1.2.1 实验组患者给予相应的疼痛管理模式,给予耐心的术前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率;让患者了解手术能完全缓解大部分患者腰腿痛,客观的期待手术预期效果;术后切口的疼痛可以通过多种镇痛方式减轻疼痛,纠正患者需要承受切口剧痛的错误思想;让患者了解到常规应用镇痛药物一般不会成瘾。
, 百拇医药
1.2.2 术后疼痛评估 每位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不一样,笔者采用口头描述评定法(12级评定法)[2]:(1)不引人注意的痛;(2)刚刚注意到的疼痛;(3)很弱的痛;(4)弱痛;(5)轻度痛;(6)中度痛;(7)强痛;(8)剧烈痛;(9)很强烈的痛;(10)严重痛;(11)极剧烈痛;(12)难以忍受的痛。手术后当患者麻醉效果消失,主诉疼痛时,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疼痛感受的主动询问,判断是手术切口疼痛还是原有的腰腿痛;分别对这两种疼痛进行评分并做好记录,给予相应的疼痛控制方法。同时,及时观察切口引流情况、敷料渗血情况、双下肢肌力、感觉等,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汇报医生,为准确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1.2.3 术后疼痛控制采取前期所使用的疼痛管理模式 根据疼痛分类,对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程度≤6分),护士指导其采取以下非药物疗法减轻疼痛。(1)呼吸止痛法: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内;(2)松弛止痛法:松弛肌肉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方法能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3)音乐止痛法: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缓解疼痛,既可以边听边唱,也可以闭目静听,并伴手脚节拍轻动;(4)转移止痛法: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创造欢乐的气氛、与亲近的家属、朋友相互交谈等。若非药物疗法无效或重度疼痛(疼痛程度≥7分)时,护士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使用有效的镇痛药并配合使用上述非药物镇痛疗法[3]。
, 百拇医药
1.2.4 对照组患者按传统疼痛管理护理模式 将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日常护理所见(切口引流、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简单汇报医生,由医生开出医嘱,护士只是执行医嘱,不采用术前健康教育及非药物镇痛疗法,采用同样的方法及同样的评分标准进行镇痛效果综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有无术后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康复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无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脱断裂等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腰腿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
2.2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 术后6 h即麻醉完全清醒时患者切口疼痛评估得分最高,即疼痛感最明显;术后1周仍有部分患者感腰腿痛。实验组术后切口镇痛效果在术后6、24及48 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48 h腰腿痛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术后1周切口疼痛均完全缓解;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腰腿痛镇痛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患,美国每年约有570万[4]患者诊断为椎间盘退变,我国患者数为其数倍。尽管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有大约20%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要手术治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及椎体融合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术后使用镇痛泵本是较好的镇痛方法,但由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有其特殊性,即手术操作紧邻硬膜囊及神经根,易损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双下肢运动、感觉的观察是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要点。因为镇痛泵可以影响双下肢运动、感觉的早期观察,笔者所在医院全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镇痛均不采用镇痛泵,选取合理的镇痛方式在该类疾患术后镇痛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本研究采用疼痛管理护理模式联合传统药物镇痛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镇痛效果及社会效益,与传统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镇痛效果,良好的镇痛效果往往产生愉悦的心情,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护患关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镇痛的同时,更密切及时观察了病情。术后护理人员更多的与患者交流,更加及时观察了切口引流及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判断病情,减少手术并发症,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可以完全缓解80%患者的临床症状[2],配合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患者腰腿痛缓解率,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总之,通过本研究证实,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采用疼痛管理模式较传统术后镇痛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形成和谐医患与护患关系,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81.
[2] 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37-938.
[3] 唐钰,刘姗姗,谢红艳,等.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72-73.
[4] Masuda K, Oegema TR. Growth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J].Spine,2004,29(23): 2757-2769.
(收稿日期:2012-03-28) (本文编辑:李嫚), 百拇医药(唐钰 刘珊珊 谢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