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274262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58例临床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张庆林 何秋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8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Johner-Wruhs评价、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几项指标。结果: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组的优良率为93.1%,与交锁髓内钉固定组的8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且各有其适用范围,临床中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应用。

    【关键词】 胫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微创经皮钢板; 内固定; Johner-Wruhs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09

    胫骨是肢体承重的重要骨骼之一,胫骨骨干的横切面呈三棱形,至中、下1/3交界处变成四边形,而三棱形与四边形交界处则是骨折的好发部位,因此,胫骨骨折也成为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1]。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较小、活动早、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胫骨骨折的治疗。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方式随之而产生。胫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是通过微创手术达到生物固定的一项新技术,为胫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固定理念,已成为一种趋势[2]。它不仅避免了传统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方法的种种缺陷,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感染率低、愈合较快等优点。为了寻求更为理想的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2007年8月-2010年12月,本院对58例胫骨骨折患者分别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8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胫骨骨折。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组和交锁髓内钉固定组,各29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组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19~71岁,平均(32.5±2.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6例,重物砸伤8例,坠落伤5例;左侧胫骨骨折14例,右侧胫骨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5例;受伤到手术时间为3 h~8 d,平均3 d;按AO分类法[3]:A型18例,B型9例,C型2例;合并颅脑损伤7例,肋骨骨折3例,肝破裂1例,脾破裂1例。交锁髓内钉固定组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8~73岁,平均(31.6±2.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8例,重物砸伤7例,坠落伤4例;左侧胫骨骨折16例,右侧胫骨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8例;受伤到手术时间为2 h~8 d,平均3 d;按AO分类法对患者进行分类:A型17例,B型11例,C型1例;合并颅脑损伤5例,肋骨骨折1例,气胸1例,肝破裂2例,脾破裂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58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石膏外固定制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组:术前根据X线检查预估钢板安放的位置和长度。取仰卧位,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首先进行复位,对于粉碎骨块或蝶形骨块可用尖点状固定钳经皮固定骨折块,也可用3.0 mm钢针撬拨复位[2]。在胫骨前内侧作远端和近端切口,深达骨膜,为了利于T形钢板螺钉置入,近端切口为作弧形切口。钝性分离两切口,使骨膜外形成皮下隧道。如为胫骨近端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则选用T形或L形支撑钢板;如为胫骨干骨折,则选用加压钢板。钢板经隧道横跨骨折断端,采用C型臂透视确定骨折复位及钢板位置,满意后经皮螺钉固定,可用探针经皮确定螺钉位置,也可用相同钢板确定。于骨折两端分别固定2~3枚螺钉,关闭切口。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术前根据X线检查预估髓内钉的长度和直径。取平卧位,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于骨折部前侧取纵行切口,注意切口不宜过长,根据骨折类型取髌腱正中或内侧入路,于平台下1 cm处开口,后屈膝关节尽可能达90°[4],牵引复位后,以尖锥向下逐步扩髓,随后顺行插入髓内钉,安装定位瞄准装置,分别锁入远近端锁钉,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依据不同的创伤情况给予头孢1~3 d不等的抗感染治疗;抬高患肢,鼓励患者第1天则开始活动踝、膝关节,进行股四头肌以及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根据病情不同,术后第3~7天在他人保护下扶双拐下地,活动邻近关节,1~2周进行扶拐不负重行走锻炼,6~8周则后开始负重,继而可根据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的稳定情况逐渐增加负重。于术前、术后每隔2周定期做X线检查,以对比治疗前后情况以及骨愈合情况;定期随访。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参照Johner-Wruhs评价系统。优: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正常并能够对抗力量,步态正常,无疼痛,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5 mm,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良: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达到正常的75%,对抗力量稍差,步态正常,偶有疼痛,胫骨成角畸形﹤5°,短缩5~10 m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9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