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诊疗分析Q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诊疗方法与措施,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具体的诊疗措施进行系统地分析与评价。结果:大部分患者并发症情况控制满意,致残率为4.8%,死亡率为4.0%。结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早期、科学、合理地综合防治是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致残率; 死亡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78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它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因胰岛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发糖、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和电解质紊乱,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而糖尿病并发症所涉范围之广,后果之严重也越来越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糖尿病治疗则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1]。因此,掌握糖尿病并发症并积极予以防治,对于提高糖尿病治疗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4例存在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2]。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60.2±12.5)岁;病程1~38年,平均(11±5)年。1型糖尿病患19例,2型糖尿病105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高血压29例,高脂血症26例,冠心病19例,外周大血管病变5例,脑梗死1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8例,糖尿病肾病3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9例;糖尿病足11例。部分患者合并两种或以上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1.2.1 大血管病变 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均属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范畴,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而这些因素又是动脉硬化的易患因素,当动脉硬化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即可引起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对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和(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进行治疗;高脂血症患者选用他汀类改善血脂水平,同时应用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冠心病和外周大血管病变患者则可选用钙拮抗剂进行治疗,脑梗死患者应用人尿激肽原酶如尤瑞克林予以治疗。
1.2.2 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临床最为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其治疗方法目前多以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脏功能为主[3]。目前,前列腺素El和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通过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从而实现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目的。羟苯磺酸钙是目前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较为理想的药物[4],它能够改善视网膜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减少失明的发生。
1.2.3 神经系统并发症 其发生机制涉及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免疫机制以及生长因子不足等。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酚妥拉明、山莨菪碱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达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对神经病变起到治疗作用。
1.2.4 糖尿病足 早期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等,继续发展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常为挽救生命而截肢。其患病因素与机体免疫力、感染因素相关,临床治疗应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及时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病痛[5]。
1.2.5 综合防治 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进行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饮食、运动疗法,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饮食计划,综合考虑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控制情况、并发症种类等多因素,制定营养均衡、粗细粮搭配的合理饮食方案;同时要注意低盐饮食、限制烟酒。在合理膳食配合的基础上,还应鼓励患者参与运动治疗,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选取适合患者的运动方法。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综合作用,实现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2 结果
本组124例糖尿病患者中,致残6例(4.8%),来源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3例,糖尿病足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失明1例;死亡5例(4.0%),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梗死、感染性休克、心脏猝死。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而引起的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若长时间未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治疗,持续的高血糖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各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各种并发症,以眼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病变、肾病尤为突出,严重者可导致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5-6]。因此,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积极的防治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措施及效果予以了分析。研究中发现,本组中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主要分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足四个方面,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外周大血管病变、脑梗死;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同时也存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病例;糖尿病足亦在本组患者并发症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8.9%)。通过综合治疗措施,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并发症情况控制满意,其中致残率4.8%,死亡率4.0%,二者均控制在较低水平,且死亡病例并非均因糖尿病而死亡,可见本研究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积极有效。
综上所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如不及时予以救治,后果严重。它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积极控制如血糖等可控因素,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效的手段。早期、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干预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起到积极有效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49-650.
[2] WHO专家.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3] 许娟,亓文波.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管损伤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3(28):123.
[4] 魏颖.糖尿病并发症36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7):85-86.
[5] 王稳,邹秀兰.287例2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分析及降低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对策的研究[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4,6(1):4-5.
[6] 楼雪勇.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120-121.
(收稿日期:2012-07-09) (本文编辑:连胜利), http://www.100md.com(亚库甫江·阿布多热依木 代春英)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致残率; 死亡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78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它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因胰岛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发糖、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和电解质紊乱,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而糖尿病并发症所涉范围之广,后果之严重也越来越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糖尿病治疗则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1]。因此,掌握糖尿病并发症并积极予以防治,对于提高糖尿病治疗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4例存在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2]。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60.2±12.5)岁;病程1~38年,平均(11±5)年。1型糖尿病患19例,2型糖尿病105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高血压29例,高脂血症26例,冠心病19例,外周大血管病变5例,脑梗死1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8例,糖尿病肾病3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9例;糖尿病足11例。部分患者合并两种或以上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1.2.1 大血管病变 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均属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范畴,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而这些因素又是动脉硬化的易患因素,当动脉硬化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即可引起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对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和(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进行治疗;高脂血症患者选用他汀类改善血脂水平,同时应用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冠心病和外周大血管病变患者则可选用钙拮抗剂进行治疗,脑梗死患者应用人尿激肽原酶如尤瑞克林予以治疗。
1.2.2 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临床最为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其治疗方法目前多以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脏功能为主[3]。目前,前列腺素El和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通过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从而实现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目的。羟苯磺酸钙是目前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较为理想的药物[4],它能够改善视网膜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减少失明的发生。
1.2.3 神经系统并发症 其发生机制涉及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免疫机制以及生长因子不足等。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酚妥拉明、山莨菪碱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达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对神经病变起到治疗作用。
1.2.4 糖尿病足 早期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等,继续发展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常为挽救生命而截肢。其患病因素与机体免疫力、感染因素相关,临床治疗应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及时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病痛[5]。
1.2.5 综合防治 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进行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饮食、运动疗法,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饮食计划,综合考虑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控制情况、并发症种类等多因素,制定营养均衡、粗细粮搭配的合理饮食方案;同时要注意低盐饮食、限制烟酒。在合理膳食配合的基础上,还应鼓励患者参与运动治疗,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选取适合患者的运动方法。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综合作用,实现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2 结果
本组124例糖尿病患者中,致残6例(4.8%),来源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3例,糖尿病足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失明1例;死亡5例(4.0%),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梗死、感染性休克、心脏猝死。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而引起的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若长时间未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治疗,持续的高血糖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各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各种并发症,以眼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病变、肾病尤为突出,严重者可导致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5-6]。因此,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积极的防治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措施及效果予以了分析。研究中发现,本组中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主要分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足四个方面,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外周大血管病变、脑梗死;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同时也存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病例;糖尿病足亦在本组患者并发症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8.9%)。通过综合治疗措施,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并发症情况控制满意,其中致残率4.8%,死亡率4.0%,二者均控制在较低水平,且死亡病例并非均因糖尿病而死亡,可见本研究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积极有效。
综上所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如不及时予以救治,后果严重。它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积极控制如血糖等可控因素,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效的手段。早期、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干预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起到积极有效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49-650.
[2] WHO专家.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3] 许娟,亓文波.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管损伤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3(28):123.
[4] 魏颖.糖尿病并发症36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7):85-86.
[5] 王稳,邹秀兰.287例2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分析及降低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对策的研究[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4,6(1):4-5.
[6] 楼雪勇.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120-121.
(收稿日期:2012-07-09) (本文编辑:连胜利), http://www.100md.com(亚库甫江·阿布多热依木 代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