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14165
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张雪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行骨科手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焦虑、抑郁评分也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科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增加患者对疾病治愈的信心,进而有效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 心理干预; 焦虑; 抑郁; 不良情绪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52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交通运输业也日渐发达,由于外伤而入院治疗的人也相应增多,尤其是骨科患者,多数是由于外伤原因所致。由于突发性外伤事件的发生,骨科患者往往无任何心理准备,且对肢体受伤和预后的不确定性,多数骨科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此外,手术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应激原,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而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或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最终影响患者的康复。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骨外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行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对其情绪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就本次研究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本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行骨科手术的42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7~52岁,平均41.5岁。手术类型:四肢手术22例,关节置换手术11例,脊柱骨折9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受伤程度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从入院时即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告知患者入院的注意事项,术前必要的检查意义及饮食原则,耐心解释和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尽可能满足一些合理的要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包括:(1)入院时详细询问和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针对患者的个体特征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2)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受伤部位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案及意义;以一些相似的成功治疗的患者为经典案例,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暗示,减轻患者对疾病的一些担心和困扰,进而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3)骨科受伤患者往往机体疼痛反应更为敏感和剧烈,在护理操作时尽可能地动作轻柔、娴熟,减轻由于操作问题而带来的患者机体上的痛苦,此外,通过与患者适当的交谈等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4)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进而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入院时和手术后焦虑、抑郁情况评分,以SAS评分大于50分表示患者有焦虑症状,SDS评分大于53分表示患者有抑郁症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率比较 从调查数据中显示,几乎所有的患者在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发生例数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无明显改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恐惧、抑郁率比较 例(%)

    组别焦虑恐惧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x±s) 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骨科患者在受到创伤时疼痛剧烈,尤其是肢体离断的患者,由于担心康复情况及可能引起的后遗症,患者往往对手术治疗和预后失去信心,进而产生一系列的沮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1],而这种不良情绪反应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更为严重的躯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不仅影响患者疾病的预后,而且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心理护理干预是近年来护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问题和方向。临床护理人员不单单是注重对患者疾病的护理,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作用[3]。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心理干预在患者疾病的综合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意义[4—6]。本研究通过对骨科手术患者展开心理干预,以探讨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情绪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骨科手术患者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情况明显减少(P<0.05),焦虑、抑郁的程度也相对减轻(P<0.05)。而这种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增加了患者对手术治疗以及疾病预后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

    总之,现代“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新模式不仅要求临床医护人员重视患者躯体上的痛苦,而且要求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意义已经逐渐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和重视[7]。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要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因素,真正将医学新模式贯穿到护理的全过程中,在帮助患者康复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闫映霞.骨科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2):209—210.

    [2]闫莉,张旭阳,池雷.骨科创伤病人专业心理干预的对照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5):121—12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8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