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防治研究(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及病原菌、药敏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急诊科、EICU、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是否合并肺炎分为合并肺炎(卒中相关性肺炎)组(A组)与未合并肺炎组(B组)。A组56例,B组80例,两组对照分析研究,采集合并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病原体多见革兰氏阴性菌(G—菌)感染、革兰氏阳性菌(G+菌)感染和混合感染,但主要是G—菌感染,常见的是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克雷伯氏菌属、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GCS评分较B组明显减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组较B组缺损程度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30.35%,17/56例)明显高于B组(6.25%,5/8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患者的治疗应控制原发病,加强呼吸道痰液引流的管理,监测病原体、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等,防止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抗生素; 脑卒中
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1]。尤其部分患者由于昏迷、误吸或卧床时间长等原因,容易并发肺炎。回顾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肺炎的病原菌及药敏特点、临床特征及防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6例患者中,入院时均查头颅CT或MRI,合并肺炎组(A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35~89(59.1±17.4)岁。出血性卒中30例,其中基底节出血20例,皮层下出血2例,基底节皮层下混合出血4例,小脑、脑干出血均2例。缺血性卒中26例,其中基底节区18例,脑叶3例,小脑2例,脑干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5~14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轻型(0~15分)13例,中型(16~30分)36例,重型(31~45分)7例。未合并肺炎组(B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36~87(58.4±18.27)岁。出血性卒中44例,其中基底节出血26例,皮层下出血5例,基底节皮层下混合出血8例,小脑3例、脑干出血2例。缺血性卒中36例,其中基底节区24例,脑叶4例,小脑3例,脑干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5~14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轻型(0~15分)18例,中型(16~30分)52例,重型(31~45分)10例。两组脑出血患者均于4~12 h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破入脑室者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脑梗死超早期行静脉溶栓术余行常规治疗。两组年龄、性别、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部位、血肿部位及大小、手术、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 《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1]:卒中发生后胸部影像学检测发现新出现或进展性肺部浸润性病变,同时合并2个以上临床感染症状:(1)发热≥38 ℃;(2)新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胸痛;(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啰音;(4)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同时排除某些与肺炎临床表现相近的疾病,如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等。本组136例入院后或手术前后已并发肺炎或可疑有肺炎者均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及床边X线或胸部CT检查,并定期痰培养,严重者血培养及胸部CT复查以了解肺炎的动态演变过程。
1.3 观察指标 分析GCS、气管插管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常见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及疗效预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气管插管时间比较 合并肺炎组(A组)56例,发生率为41.17%,大多发生于发病1~3 d及入院或手术后3~7 d,平均(3.99±1.65)d。A组48例行气管插管,插管时间90~168 h,平均(84.26±30.95)h,其中12例患者于术后3~8 d,平均(6.20±1.43)d,转为气管切开。未合并肺炎组(B组)行气管插管38例,插管时间48~78 h,平均(38.24±12.96)h。A组GCS评分为(5.60±2.10)较B组(9.96±1.88)分明显降低(t=5.986,P<0.01),A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2.65±12.52)分较B组(18.33±9.04)分高(t=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0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