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424
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游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35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JOA、VAS及ODI评分及单纯减压未行融合节段腰椎稳定性及融合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平均JOA评分为(9.5±2.9)分,ODI评分为(64.8±21.9)%,VAS评分为(6.1±2.1)分,手术后随访6~24个月,JOA、ODI及VAS评分分别为(16.7±4.1)分,(24.2±10.8)%,(2.2±1.7)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可以提高腰椎的稳定,减少医源性腰椎不稳的发生率及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 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 疗效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腰椎不稳、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1],对于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治疗方法也有了提高,在传统的腰椎后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到目前的减压加融合进行治疗[2],该治疗方法的优点是将减压节段进行融合,从而避免了因关节和椎板突过多切除引起的医源性腰椎不稳。但全部融合后容易出现相邻节段退变等并发症,因此,本研究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35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选择性融合,提高了腰椎的稳定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35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56~79岁,平均(67.5±11.5)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平片及CT检查,患者腰椎均显示程度不同的退行性改变。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放射痛,同时伴有单侧或双侧运动障碍及间歇性跛行;其中21例表现为单侧肢体痛,27例表现为慢性腰痛,9例表现为负重性腰痛。

    1.3 手术方法 本组35例患者均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手术方案,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狭窄的主要与次要节段进行确认后实施手术。其中5例患者腰椎狭窄伴不稳,首先对不稳的节段予以融合,根据术前计划在需要融合节段先置入椎弓根螺钉,同时对部分棘突、棘间、棘上韧带予以切除,术中尽量维持其骨性结构,行神经根管减压,本组35例患者中,9例患者关节突增生椎管狭窄严重,在行手术时对于关节突骨质进行较多的切除,对于术后可能导致腰椎失稳经确认可破坏脊柱稳定性破坏的节段进行融合。同时根据患者椎间盘突出情况及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行椎间盘切除。对术前计划保留活动度的狭窄次要节段常规行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保留与融合相邻节段10 mm以上的椎板,固定节段常规进行后外侧融合。应用潜行扩大减压技术,尽可能保留峡部和小关节的骨质。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3~5 d,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前3~4个月佩戴支具。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得到6~24个月的随访,治疗前后疗效采用JOA、ODI评分;腰腿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从0~10分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5 评分方法

    1.5.1 JOA评分方法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OA评分法,主观症状9分,客观体征9分。主观症状分别为腰背痛、腿痛或麻木感、步态三方面。3分为无;2分为偶有轻度症状;1分为轻常轻度症状,偶有严重症状;0分为轻常严重症状或持续严重症状。客观体征分别为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与运动障碍各3分,3分为正常,2分为30~70度,3分为小于30度;感觉障碍与运动障碍评分标准:3分无,2分为轻度障碍,1分为明显障碍。

    1.5.2 ODI评分标准 分9大项(腰痛可腿痛程度、提举重物情况、行走情况、坐立情况、站立情况、睡眼情况、性生活情况、社会生活状况、旅行状况),10小项,每项为5分,总分=(所得分数/5×回答的问题数)×100%;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JOA、ODI及VAS评分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平均JOA评分为(9.5±2.9)分,ODI评分为(64.8±21.9)%,VAS评分为(6.1±2.1)分,手术后随访6~24个月,JOA、ODI及VAS评分分别为(16.7±4.1)分,(24.2±10.8)%,(2.2±1.7)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减压加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因减压带来的医源性失稳,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下肢放射痛,慢性腰痛等[3],内固定在整个手术中起的作用仅是对融合的辅助作用,而最终的目的是获得骨性融合。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医疗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脊柱内固定技术也日益先进,医疗器械更新速度加快,融合术也在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术中为了改善间歇性跛行与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疼痛症状,需要对椎管进行彻底的减压,而脊柱融合可以防止医源性失稳,进一步改善腰痛症状,结合内固定可提高融合率、减少术后腰痛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4]。

    大量文献报道,多节段椎管狭窄患者融合节段过多,会大大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会加大创伤,增加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医疗费支出,因此,采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从本组35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后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患者JOA、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VAS评分也较治疗前有了大幅度降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患者各方面症状改善明显,该方法可作为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首选方法。

    本研究实践证明该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临床应用时,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对于个别明显多节段矢状位不稳甚至滑脱的患者,不宜采取短节段融合,另外,对于切除过多可能发生医源性失稳的患者也不适合此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7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