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降颅内压、降温、止痉、补液、补充电解质、保护胃黏膜及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更昔洛韦及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在降颅内压、降温、止痉、补液、补充电解质、保护胃黏膜及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行为异常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更昔洛韦。
【关键词】 更昔洛韦; 丙种球蛋白;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一些辅助检查、腰椎穿刺等进行诊断。如不及早诊治,将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科室自2008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2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3岁,平均(34.5±1.2)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1~62岁,平均(33.7±1.5)岁。全部病例均急性、亚急性起病。其中治疗组有前驱感染史者41例,发热45例,头痛40例,呕吐27例,抽搐12例,意识障碍5例,出现精神症状18例;查体发现脑膜刺激征阳性33例,巴氏征阳性39例。辅助检查:全部病例行脑脊液检查,其中压力增高47例,白细胞计数升高22例(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蛋白升高21例。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32例。对照组有前驱感染史者42例,发热47例,头痛39例,呕吐25例,抽搐13例,意识障碍7例,出现精神症状17例。查体发现脑膜刺激征阳性32例,巴氏征阳性36例。辅助检查:全部病例行脑脊液检查,其中压力增高45例,白细胞计数升高21例(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蛋白升高24例。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30例。
1.2 方法 治疗组在降颅内压、降温、止痉、补液、补充电解质、保护胃黏膜及支持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 mg/(kg·d),1次/12 h,连续14~21 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5 g/(kg·d),连续5 d。对照组在降颅内压、降温、止痉、补液、补充电解质、保护胃黏膜及支持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 mg/(kg·d),1次/12 h,连续14~21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精神行为异常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判断症状是否明显缓解或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PEMS 3.1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精神行为异常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用药期间及用药后无明显毒副作用。见表1。
3 讨论
更昔洛韦为抑制病毒基因组核酸复制的新型开环核苷类药物[2],是广谱抗DNA病毒药,主要用于免疫损害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此外,对HSV—I、HSV—Ⅱ、VZV、EBV、HHV—6也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3]。更昔洛韦在宿主细胞内至少有两种活化途径,即胸苷激酶途径和蛋白激酶途径。此外,更昔洛韦除了可以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外,还具有更强、更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和疗效迅速的特点。更昔洛韦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其对病毒性脑炎有更好的疗效。病毒性脑炎其病变除病毒直接侵犯外,宿主免疫反应亦起一定作用[4]。重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多有减低,患者感染难以控制,症状较重。静注丙种球蛋白有丰富的IgG型抗体,能迅速提高体内抗体水平,起到直接中和病毒的作用,有效控制感染,同时还可阻止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丙种球蛋白对惊厥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与更昔洛韦同时应用,能较快控制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病程显著缩短,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降低了其合并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使用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精神行为异常的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提示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更昔洛韦,可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联合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3—465.
[2] 汤海涵.徐景华更昔洛韦和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对比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4,7(3):21—2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