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7956
不同桩核系统对薄弱根管修复后牙体抗折性能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李张维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2 结果

    2.1 两组最大载荷分析 A组最大载荷(495.6±76.2)N,B组最大载荷(283.5±61.1)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断裂模式 所有试件均无铸造冠脱位、冠折裂或核部折裂现象出现。A组可修复性7例,不可修复性8例;B组可修复性2例,不可修复性13例。A组可修复性发生率为46.7%,B组可修复性发生率为1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一些口腔医生对于薄弱根管的残根残冠倾向于拔除而非保留,主要原因是在根管预备期间容易发生侧穿,以及通过桩核修复后,行驶功能期间,容易造成根折。但如今,随着口腔材料与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观和功能的重视,更多的口腔医生希望通过完善的治疗保存牙体于口腔内,因为这样既能保留患牙牙周膜的本体感受器,又能使患牙在行驶功能时对牙周组织有生理性刺激,避免了拔牙后,活动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对基牙的损伤以及牙槽骨得不到刺激而萎缩。本研究使用DUO—LINKTM双固化树脂对薄弱根管进行重塑,D.T.Light Post纤维桩及Light—Core树脂核修复,通过检测观察其与金属铸造合金桩核修复薄弱根管之间不同的修复方法对修复体整体抗折性能的影响,为口腔医师临床修复薄弱根管时提供参考。

    上颌尖牙由于其牙根较长,根管粗大,使用球钻进入根管制备不易造成侧穿,能够很好的模拟薄弱根管的形态,因此本研究使用上颌尖牙作为研究对象。在薄弱根管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两只不同型号的金刚砂球钻分两步制备,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各根管间的差异;使用大一号的球钻制备根管口,则可以尽可能的模拟薄弱根管的喇叭口状。

    本实验力学测试结果表明,A组(纤维桩修复组)的抗折强度显著高于B组(镍铬铸造合金桩核修复组),而两组试件的断裂模式,也表明了A组的可修复性发生率高于B组,本结果与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一致,提示了在薄弱根管的保留修复中,树脂重塑及纤维桩核系统修复与传统的金属铸造桩核相比较,具有保护薄弱根管的作用[6—7]。

    金属桩核或纤维桩核哪种更适合用于修复薄弱根管,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但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桩的弹性模量将会影响牙的抗折强度和断裂模式。有研究发现,由于金属桩的弹性模量(150~200 GPa)远高于牙本质的弹性模量(14.2~18.6 GPa)[8—9],在静态的加载作用力下,牙体组织受力发生弯曲,但此时金属桩未发生改变,因此,金属桩与牙本质管壁间由原来的面面接触转为了点接触,极易造成根折的发生。而纤维桩的弹性模量(15~21 GPa)与牙本质相似,在受力情况下,纤维桩与牙本质管壁仍然可以保持广泛的面面接触,相互之间形成一整体,使应力沿管壁均匀分布,减少根折的发生。

    有研究发现,在负荷作用下,剩余牙本质越少,牙本质内的应力值越高,其折裂的可能性越大[10]。因此,薄弱根管内的重塑对于保存此类根管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11—12]。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分析,多层异种材料所形成的复合体中,其各材料的弹性模量较为接近时,复合体内各部分的应力分布趋于均匀[13]。本研究采用与牙本质弹性模量接近的双重固化树脂(11.5~15.6 GPa)作为根管内重塑的材料,通过粘接剂将树脂、纤维桩与根管壁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单位,因此,通过实验证明了树脂重塑后纤维桩修复的薄弱根管,其抗折强度显著高于金属桩核修复的薄弱根管。

    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比较了树脂重塑、纤维桩及树脂核修复和金属铸造桩核修复对薄弱根管的抗折性能的影响。经统计分析后,结果显示,无论抗折强度亦或断裂模式的可修复性,纤维桩核组都优于金属桩核组。因此,在薄弱根管的保留修复中,树脂重塑、纤维桩及树脂核的使用可提高修复后牙根的抗折强度及降低根折的发生率,有利于此类根管的保留和再次修复。

    参考文献

    [1] Silva G R,Santos—Filho P C,Simamoto—Junior P C,et al.Effect of post type and restorative techniques on the strain and fracture resistance of flared incisor roots[J].Braz Dent J,2011,22(3):230—237.

    [2] Trabert K C,Cooney J P.The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ooth.Restorative concepts and techniques[J].Dent Clin North Am,1984,28(4):923—951.

    [3] Salameh Z,Ounsi H F,Aboushelib M 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8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