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在中期引产中的效果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观察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2年5月于本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凡诺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行治疗,对两组不同终止妊娠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宫缩时间、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引产时间、引产结果、清宫率、疼痛程度方面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在中期引产的患者中用良好的临床效果,各项指标普遍优于利凡诺单治疗。
【关键词】 利凡诺; 米非司酮; 中期引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21
在临床上通常将妊娠分为3个周期,妊娠13周末以前称为早期妊娠;第14~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第28周及以后称为晚期妊娠。中期妊娠引产法是指在怀孕14~27周之间人工终止妊娠的方法。妊娠时间越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就越多,且严重。本文旨在探讨利凡诺单独应用,以及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在终止中期妊娠的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1月-2012年5月于本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100例,其中患者年龄为19~38岁, 平均(25.7±6.4)岁;体重50~83 kg,平均(62.6±11.4)kg;停孕周13~24周,平均(19.5±3.1)周;有经产妇患者67例,无妊娠史患者33例。未婚17例,已婚83例。两组中期引产患者在年龄、孕周、婚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利凡诺单治疗对照组:80~100 mg利凡诺经腹壁行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非司酮150 mg,口服,3次/d。
1.3 观察与评价方法 观察以及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子宫收缩时间、子宫收缩至胎盘娩出时间、手术出血量、引产结果与胎盘残留情况以及疼痛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子宫收缩时间、子宫收缩至胎盘娩出时间、手术出血量、引产时间比较见表1。
3 讨论
在患者筛选方面,所有患者均身体健康且无其他内科重大合并症,无宫颈功能不全、流产现象先兆,给予B超及专科检查证实胎儿大小正常,无胎儿畸形及死胎。在疼痛程度评级上采用通用VAS评分法,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中期引产的适应证包括:妊娠14~27周,要求终止妊娠,无禁忌证者;因某种疾病,不宜继续妊娠者;因某些遗传病或胎儿畸形等需要终止妊娠者。 中期妊娠引产的禁忌证包括,各种疾病的急性阶段和孕妇全身情况不良者;生殖器官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腹壁皮肤有感染者;妊娠期反复有阴道流血者。术前2次体温在37.5℃以上者。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是一种安全、简便、价格低廉的引产方法,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扩张条件差等特点,使引产较困难,从而进一步使产后出血及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增加[1]。利凡诺主要作用于胎盘,可引起子宫内脱膜组织坏死而产生内源性前列腺素,从而引发子宫收缩[2-4]。它不是自发宫缩,有时可引起宫体部收缩过强。而中期妊娠宫颈尚未成熟,致宫缩与宫颈扩张不同步,宫颈扩张缓慢,造成产程延长,继之宫缩乏力,胎盘胎膜滞留率增加,产后清宫率也增加[5]。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抗孕激素和抗皮质激素类药物,口服吸收快,半衰期长,已经广泛应用于终止中期妊娠[6]。
同时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抗孕激素和抗皮质激素类药[7]。服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与孕酮竞争结合其受体,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蜕膜组织水肿出血剥落,与绒毛分离,胚胎游离排出,能够抑制滋养细胞增生,促进滋养细胞凋亡而终止妊娠[8-9]。本组研究资料中,50例采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在中期引产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各项指标普遍优于利凡诺单治疗对照组。
综上所述,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4.
[2] 汪昌平,王桂兰,吴晓芳,等.利凡诺尔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中晚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26-27.
[3] 庞平,张春华,张玉嫦,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的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61-62.
[4] 王丹英.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3):68-6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4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