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脐疝中的应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研究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脐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到本院就治的52例脐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行传统Mayo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填充物有网塞补片、三合一双层补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脐疝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安全可靠,住院时间短,术后感染、积液等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脐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Mayo手术; 治疗
脐疝多因脐部结缔组织薄弱或者脐环闭锁以及腹内压增高所致,临床较少见,约占腹壁疝的6%左右[1]。成人脐疝患者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防止脐疝发展成嵌顿。本文对30例成人脐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到本院就治的52例脐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男6例,女16例;年龄36~65岁,平均(52.3±5.8)岁;中脐疝8例,脐旁疝14例。观察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34~67岁,平均(53.2±6.1)岁;中脐疝10例,脐旁疝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Mayo手术 对照组22例行Mayo手术治疗。围绕脐疝作梭形切口(将脐切除)到腹直肌前鞘及腹白线,分离疝囊并游离疝囊颈,齐疝环水平将腹直肌前鞘及腹白线切开,将疝囊颈离断,将疝囊壁及覆盖物切除,将疝内容物回纳,高位结扎;将腹直肌前鞘上下潜行剪开以分离,将前鞘上下页横向重叠缝合约5 cm。
1.2.2 无张力疝修补术 观察组3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20例采用网塞补片做填充物,10例用三合一双层补片做填充物。硬膜外麻醉,在脐下方做一长5~8 cm的横弧形切口(保留脐)至腹直肌前鞘,潜行向上将皮瓣游离至脐上方,将疝囊完全显露出来;打开疝囊进行探查,将疝囊与疝内容物之间的粘连分离;将疝内容物回纳,缝合关闭疝囊;在脐环外侧1 cm处,将腹白线及腹直肌前鞘呈环形切开,潜行游离2~3 cm,将大小适宜的平片填充物在游离的间隙中平铺,将补片间断缝合固定在腹白线及腹直肌前鞘处,缝合皮下皮肤[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脐疝是一种发生在脐部的腹外疝,一般分为从脐环突出体表的中脐疝及脐旁疝。少数脐疝患者是从婴儿期脐疝持续或复发而成的,大多数是后天形成的,且以脐旁疝居多。脐疝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3,这与女性肥胖及多次妊娠导致腹内压增高有关[3]。本研究中65.38%(34/52)的患者是脐旁疝,男女比例为1∶2.71(14:38),与文献报道相符。成人脐疝的疝门组织边缘较锐,而且较为坚韧,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发展成持续复发性疝或者嵌顿,因此,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脐疝。
脐疝的传统治疗术式是Mayo手术,但是Mayo手术需要将肚脐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率较高,且存在复发的风险,国外研究显示,Mayo手术后脐疝复发率高达42%[4]。本研究中对照组5例患者术后脐疝复发,复发率为22.72%。与Mayo手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保留了患者肚脐,术后切口疼痛、积液、感染等发生率较低,且只要后期护理好,脐疝不易复发。
无张力疝修补术最先是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国内外医学专家认为脐疝的治疗与腹股沟疝的治疗相似,可以将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脐疝治疗中推广。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结合人体生理解剖关系,利用物理压强原理,将腹腔的压力分散在填充补片上,较好控制脐疝,使其不易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所使用的网塞补片及三合一双层补片均为聚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不易被排斥,抗张力的强度较大,置入人体组织后能快速被结缔组织所浸润,并在局部粘连形成纤维化,加强脐疝前后壁缺损部位的强度。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一般将患者肚脐保留,以此避免肚脐区的广泛解剖,对血管及神经的损伤较小;补片填充于腹白线及腹直肌前鞘间隙,对术后肚脐的塑形有所帮助,且采用的是无张力缝合,大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脐疝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胜,李红伟,杨丽超,等.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脐疝15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5(8):581-58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6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