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疾病中C—反应蛋白的诊断价值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应用于诊断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感染性住院型患儿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儿在入院初期的C-反应蛋白的阳性例数与治疗第1天、第3天、第5天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两组患儿在入院初期的C-反应蛋白的阳性例数和治疗第1天、第3天、第5天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应用于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患儿的治疗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小儿;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又可以简称为CRP,一般情况下在健康人血清中的含量很低,当出现急性感染时,其血清水平会迅速上升[1]。小儿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一般又分为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两类,因为二者的临床表现相似而不易于区分,如果要确诊则需通过病毒分离或者细菌培养,但是耗费时间长且操作繁琐,极易耽误诊断,加之患儿对疾病缺乏抵抗力,所以尽早鉴别两者做出诊断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中,作者对CRP应用于诊断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7月-2011年7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住院型小儿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胃肠道感染43例、呼吸道感染68例、泌尿道感染6例、脑膜炎3例。所有患儿均无先天性疾病和严重并发症,对治疗均比较配合。入院后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及CRP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60例与细菌感染组60例。病毒感染组60例患儿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10个月~4岁,平均年龄2.5岁,病程为3~10 d,平均4.8 d。细菌感染组60例患儿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10个月~5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为3~11 d,平均5.0 d。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身体状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加强对两组患儿的各项儿科护理,维持其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同时,实施积极的对症治疗。病毒感染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或中药炎琥宁、喜炎平等进行抗病毒治疗,细菌感染组患儿则采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
1.3 检测方法 在患儿入院初期和治疗第1天、第3天、第5天,在早上抽取静脉血,血清分离后采用免疫荧光干色定量法对患儿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检测,其正常水平范围为0~10 mg/L,记录整理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RP测量结果显示,入院初期细菌感染组患儿的阳性例数及结果数值均高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对两组患儿接受治疗第1天、第3天、第5天的血清CRP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组的平均水平要高于病毒感染组,两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均随治疗时间增加而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采用WBC计数与分类作为小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指标,但是临床观察显示部分细菌感染的患儿采用WBC计数与分类指标的变化并不明显,且容易受多种因素干扰而无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2-3]。CRP由肝脏合成分泌,是一种高度保守分子,呈环状正五聚体排列的正五聚体蛋白质。C-反应蛋白可以通过与细菌的细胞膜、细胞壁、磷脂蛋白中的磷脂酰胆碱(Pch)相结合而发挥作用。而病原体及细胞膜中的Pch含量较高,使得CRP能够快速识别病原体与坏死、受损的宿主细胞。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患儿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的首选指标。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知,C-反应蛋白呈阳性、呈阴性分别是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重要指征,这可以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判定患儿感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杀菌、抗毒基础治疗,从而为患儿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当然,由于患儿体质、具体病况的复杂性及检测失误等多种原因的影响,CPR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存在误差,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宏观上研究其诊断小儿感染疾病的价值。患儿血清CRP阴阳性及其水平的变化也能够反映出细菌感染型及病毒感染型患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令清,李颖佳.CRP、ESR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2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