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0粒,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胃镜检查结果、临床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4.019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常见病和重要的癌前病变,历来是消化系统领域的研究重点。传统的西医治疗多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进胃蠕动、保护和修复胃黏膜,有一定疗效,但效果不佳。本院自2009年2月-2011年12月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26~55岁,平均(35±6.4)岁。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1]及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全部患者均有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上腹部闷胀、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反酸、乏力等,查体可见上腹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排除慢性胃炎中其他类型、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根据统计学原则随机将120 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27~55岁,平均(40.07±10.14)岁;病程2.0~28.0年,平均(10.11±9.22)年。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6~54岁,平均(41.19±10.17)岁;病程3.0~26.0年,平均(11.50±8.1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理诊断标准[2] (1)固有腺体萎缩;(2)黏膜基层增厚;(3)可有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4)固有膜炎症;(5)可有淋巴滤泡形成。
1.3 胃镜观察分度标准 轻度: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血管网透见,常呈局灶性;中度: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血管网明显可见,常呈弥漫性,黏膜皱襞变平变浅;重度:除上述表现外,并见黏膜呈粗壮或结节状形成[3]。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胃(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高维生素低盐饮食)、抗幽门螺杆菌、促进胃蠕动、保护和修复胃黏膜等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0粒,1个月为一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停药1周后复查,观察疗效。
1.5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结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及《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4]拟定。
1.6.1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食欲增加;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恶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
1.6.2 胃镜、病理疗效标准 显效:胃黏膜颜色基本恢复正常;胃黏膜糜烂、出血、水肿消失;胃黏膜颗粒状增生、粗糙不平等现象消失,上述3项具备1项者即为显效,或病理检查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消失,萎缩程度好转1度以上者。有效:上述3项中任何一项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病理活检变化有减轻。无效;胃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变。恶化: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有1项较原来加重者。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胃镜及病理检查疗效比较见表1-2。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恶化 5例,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恶化20例,总有效率为41.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用药后均未出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中“胃痞”、“胃脘痛”范畴,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喜进热烫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情志不节,郁思脑怒,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等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返流、免疫。年龄、高盐、过热、低维生素饮食及遗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研究结果还证实,除上述病因外,还与血管活性因子的改变和黏膜营养因素(胃泌素、生长激素的)缺乏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传统治疗主要是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进胃蠕动,保护和修复胃黏膜等,有一定疗效,但尚未确切的防治措施和方法。因此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萎缩胃炎是中医药发挥治疗优势的特色病种之一。中医临床研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本虚标实的虚损病。其虚,主要为脾胃亏虚,脾胃亏虚以阴津损伤为先,胃失滋润濡养,是导致胃腺体萎缩的重要病机。在临床上,笔者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分析,胃酸大多数降低,病理切片呈腺体减少,胃镜检查所见黏膜变薄,颜色呈苍白色或灰白色,皱襞变细或平坦,这些符合中医血瘀的辨证,治疗宜活血化瘀。
根据不通则痛,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临床观察确能改善胃内微循环,恢复胃的清润通降、气血流通的正常生理环境,使病变组织逐步恢复正常,从而逆转胃黏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其治疗效果显著。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是由丹参、三七与冰片组成,是纯中药滴丸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本组治疗观察表明,该药具有服药简便、剂量小、起效迅速、可直接经黏膜吸收入血、生物利用度高、效果显著、副作用的优点[5],治疗组胃镜检查结果、临床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本组治疗表明,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中医特色“简、便、验、廉”的临床功效,疗效确切,临床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有广阔的治疗前景,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0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