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积冲剂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122例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分析消积冲剂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清CA125的影响。方法:将1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本院自制的消积冲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评价痛经症状、体征,测血液流变学(血沉、血黏度)及血清CA125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CA125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积冲剂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活血祛瘀;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1],属于中医“痛经”、“症瘕”等范畴。采用中医辨证论治EMS可标本兼治,疗效显著。本研究对61例EMS痛经患者给予消积冲剂治疗并分析疗效,现总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2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1例,年龄25~48岁,平均(27.48±5.35)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4.25±1.43)年;对照组61例,年龄26~47岁,平均(28.02±5.15)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10±1.3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诊断符合张玉珍的《中医妇产科学》制定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1)生育期EMS患者,有痛经症状;(2)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3)月经规律,月经周期(28±7) d;(4)排除其他代谢性、免疫性及内分泌疾病;(5)暂无手术指征;(6)近3个月未使用激素类药物。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口服本院提供的消积冲剂(成分:红花、赤芍、莪术、黄芪、香附、三棱及蒲公英等活血祛瘀类中药材)治疗,10 g/次,2次/d,连用3个月,经期停用。对照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2.5 mg/次,2次/周,于初次月经第1天口服1次,3 d后服第2次,之后每周于相同时间使用,连续口服3个月。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停药3个月内症状无加重;无效:主要症状及局部病变无改善或有恶化。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57/61),对照组88.5%(54/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CA125的改变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血浆黏度值、血沉及血清CA125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EM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种植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的女性激素依赖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并进行性加重、月经不调、不孕和盆腔包块。在中医角度,本病与血瘀相关,血瘀的形成又与寒邪凝涩、肝郁气滞、肾虚、气虚、湿热、痰湿等方面相关。瘀血多于经期和经期前后、产后离经之血当行不行,当泻不泻,瘀滞体内所致。诸多医学家公认,瘀血内阻是本病的病机关键[3]。瘀血留滞于体内,可影响局部气机升降出入,气机不达将影响血液运行。水液运行障碍可生水湿,水湿内聚将困阻气机,影响气血运行。瘀血阻滞,不通则痛,而淤血日久,则导致症瘕形成肿块或结节。
本研究采用本院自制的消积冲剂,以红花、赤芍为君药,莪术、三棱为臣药,可祛顽固血瘀。蒲公英等为佐药,可清热解毒。黄芪健脾利水,可扶正祛邪。香附为血中气药,可理气止痛。上述中药材合用,可达活血祛瘀之效。而中医中所说的血瘀,于西医的表现指标则为血液黏度,本研究中,消积冲剂不仅有效缓解痛经患者症状及体征,亦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和反映EMS严重程度的血清CA125[4],疗效确切,疗效等同于临床上常用于治疗EMS痛经的孕激素受体结合剂米非司酮[5-6],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刘水英.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20-121.
[2]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7-130.
[3] 孙宏,张荣华.从血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J].陕西中医,2008,29(11):1507-1508.
[4] 王春玉,刘军兰.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80-2282.
[5] 张蔚,刘彦.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1):74-76.
[6] 付金荣,詹如纹,张俊洁,等.内异系列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 4-6.
(收稿日期:2012-10-11) (本文编辑:陈丹云), 百拇医药(吴小丽)
【关键词】 活血祛瘀;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1],属于中医“痛经”、“症瘕”等范畴。采用中医辨证论治EMS可标本兼治,疗效显著。本研究对61例EMS痛经患者给予消积冲剂治疗并分析疗效,现总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2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1例,年龄25~48岁,平均(27.48±5.35)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4.25±1.43)年;对照组61例,年龄26~47岁,平均(28.02±5.15)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10±1.3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诊断符合张玉珍的《中医妇产科学》制定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1)生育期EMS患者,有痛经症状;(2)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3)月经规律,月经周期(28±7) d;(4)排除其他代谢性、免疫性及内分泌疾病;(5)暂无手术指征;(6)近3个月未使用激素类药物。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口服本院提供的消积冲剂(成分:红花、赤芍、莪术、黄芪、香附、三棱及蒲公英等活血祛瘀类中药材)治疗,10 g/次,2次/d,连用3个月,经期停用。对照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2.5 mg/次,2次/周,于初次月经第1天口服1次,3 d后服第2次,之后每周于相同时间使用,连续口服3个月。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停药3个月内症状无加重;无效:主要症状及局部病变无改善或有恶化。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57/61),对照组88.5%(54/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CA125的改变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血浆黏度值、血沉及血清CA125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EM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种植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的女性激素依赖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并进行性加重、月经不调、不孕和盆腔包块。在中医角度,本病与血瘀相关,血瘀的形成又与寒邪凝涩、肝郁气滞、肾虚、气虚、湿热、痰湿等方面相关。瘀血多于经期和经期前后、产后离经之血当行不行,当泻不泻,瘀滞体内所致。诸多医学家公认,瘀血内阻是本病的病机关键[3]。瘀血留滞于体内,可影响局部气机升降出入,气机不达将影响血液运行。水液运行障碍可生水湿,水湿内聚将困阻气机,影响气血运行。瘀血阻滞,不通则痛,而淤血日久,则导致症瘕形成肿块或结节。
本研究采用本院自制的消积冲剂,以红花、赤芍为君药,莪术、三棱为臣药,可祛顽固血瘀。蒲公英等为佐药,可清热解毒。黄芪健脾利水,可扶正祛邪。香附为血中气药,可理气止痛。上述中药材合用,可达活血祛瘀之效。而中医中所说的血瘀,于西医的表现指标则为血液黏度,本研究中,消积冲剂不仅有效缓解痛经患者症状及体征,亦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和反映EMS严重程度的血清CA125[4],疗效确切,疗效等同于临床上常用于治疗EMS痛经的孕激素受体结合剂米非司酮[5-6],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刘水英.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20-121.
[2]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7-130.
[3] 孙宏,张荣华.从血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J].陕西中医,2008,29(11):1507-1508.
[4] 王春玉,刘军兰.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80-2282.
[5] 张蔚,刘彦.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1):74-76.
[6] 付金荣,詹如纹,张俊洁,等.内异系列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 4-6.
(收稿日期:2012-10-11) (本文编辑:陈丹云), 百拇医药(吴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