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355789
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5日 鹿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1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且符合诊断标准的13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积液患者分为两组,均予常规强化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并在B超引导定位下行胸膜腔穿刺抽吸胸水,治疗组在抽吸胸水后注入尿激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胸水吸收情况和胸膜厚度变化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胸水引流量为(1172.0±281.0)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0±204.0)ml,而治疗组的胸膜厚度为(1.81±0.32)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4±0.21)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77,45.111,P<0.01);而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458,P<0.05)。结论:在给予常规强化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胸膜腔穿刺抽液并注入尿激酶,是一种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安全、方便、有效、经济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 尿激酶; 胸膜腔注入;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是结核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多采用强化抗结核、对症支持治疗及胸膜腔穿刺抽胸水治疗[1]。2006年11月-2011年4月本院在B超定位下行胸膜腔穿刺抽胸水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1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积液患者136例,均为结核性胸膜炎急性期转为慢性迁延期的患者,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膜积液的诊断均符合下列标准:(1)患者以发热、咳嗽、胸痛发病,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典型结核中毒表现;(2)B超检查示单侧或双侧胸膜腔积液或胸部X线、CT检查示胸膜腔积液,合并或不合并肺部活动性结核;(3)有胸腔穿刺抽液或多次抽液治疗史;(4)经痰菌检查、胸水实验室检查或结核菌素实验等证实为结核菌感染;(5)入院后再次胸部X线、CT扫描及B超检查证实为包裹性胸腔积液[2]。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3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91例,男44例,女47例;年龄22~63岁,平均37.6岁;病程24~67 d,平均29 d。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18~71岁,平均43.7岁;病程21~74 d,平均34 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强化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并在B超定位下行胸膜腔穿刺抽吸胸水治疗。患者反坐在带靠背的椅子上,双臂置于颌下,背对医生行胸部超声检查,确定积液部位、范围、性质,积液暗区是否清晰、有无分隔,胸膜是否增厚及肺组织实变情况;在积液区的下部选择穿刺点,并依据积液深度确定进针深度;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麻,在B超引导下使穿刺针尖进入积液最深处或较大液区内,尽量抽尽胸膜腔积液;抽液后胸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胸水量>100 ml的患者予含有20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20~50 ml,胸水量<20 ml的患者予含有10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20ml注入胸膜腔内。然后退针,消毒并包扎穿刺点,嘱患者卧位翻身多变换体位,以使药液能与周围组织充分接触;24 h后再次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直至液区直径<1.5 cm不宜抽出为止;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周和1、3、6月时行B超检查,观察胸水吸收情况和胸膜厚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胸膜腔分隔消失,胸水吸收,无胸膜增厚;有效:胸膜腔分隔减少,胸水吸收超过80%,部分胸膜增厚;无效:胸膜腔分隔未消失,胸水未吸收,胸膜增厚[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胸水引流量和胸膜厚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水引流量均显著减少,胸膜厚度降低,治疗组的胸水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胸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69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愈28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458,P<0.05)。

    3 讨论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是肺外结核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变致使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大量富含蛋白质和白细胞的液体进入胸膜腔,积液在胸膜腔内存在时间较长时,液体中的纤维蛋白可沉积在胸膜上并形成膜样分隔,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及包裹性胸腔积液[4],而包裹性积液尤其是多房性包裹性积液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可致胸膜肥厚、钙化,甚至形成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5-6]。

    结核性胸膜腔积液采取抗结核和胸膜腔积液引流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包裹性胸膜腔积液在进行穿刺引流时若在病房进行盲穿,则危险性较大,极易发生气胸及穿刺失败;而在超声诊断科进行穿刺引流术,则能够在显示屏上清除地观察到胸膜腔积液病变的有关情况[7],如积液类型、部位、范围、性质,积液暗区是否清晰、有无分隔,胸膜是否增厚及肺组织实变情况等;而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则能够实时地观察积液量和范围的变化,能够准确地确定进针的方向、深度和位置,且可多次重复行超声检查以监测抽液效果[8]。尿激酶属于第一代溶栓剂,可激活纤维蛋白酶原,使其变成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溶解胸膜腔内的纤维蛋白,降低胸膜腔积液黏稠性,预防或延缓纤维素的沉积,清除胸膜的粘连和间隔,确保胸膜腔积液抽吸顺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抽吸积液,使肺得以复张[9-10]。本文结果显示,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后再注入尿激酶较单纯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临床效果好,治疗组的胸水引流量为(1172.0±281.0)ml,显著高于对照组(792.0±204.0)ml的胸水引流量,而治疗组的胸膜厚度为(1.81±0.32)mm,显著低于对照组(3.84±0.21)mm的胸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予常规强化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胸膜腔穿刺抽液并注入尿激酶,是一种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安全、方便、有效、经济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2-263.

    [2] 尹怡平,史云霞,黄华.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7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