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采集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围术期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225例剖宫产患者有12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5.33%,其中5例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22%。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贫血、产前子痫、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急性重症肝炎。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在48 h内的有19例,占8.44%。结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关键词】 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 剖宫产; 抗菌药物
妇产科工作人员每天与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污染物接触,妇产科是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较多的科室[1]。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创伤性手术,随着我国剖宫产手术逐年增加,术后医院感染的防控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正逐步受到重视。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5月对产科剖宫产患者开展目标性监测结果及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1日-5月31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所有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
1.2 监测方法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到科室,与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共同对所有在监测时间范围内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进行现场登记,并填写《剖宫产手术目标性监测登记表》,术后于出院前进行一次以上现场调查,了解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在患者出院后,于术后1月内进行电话追踪回访1次。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及切口感染率 225例剖宫产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例,医院感染率为5.33%,其中切口感染5例,切口感染率为2.22%,泌尿道感染5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225例产妇中有179例留置导尿管1 d,发生尿路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率为1.12%;41例留置导尿管2~3 d,发生尿路感染2例,感染率为4.88%;另5例留置导尿管4 d及以上,发生尿路感染1例,感染率为20.0%。见表1。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25例患者均为术中断脐后给药,用药品种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选用克林霉素。术后24 h内停药的有1例,占0.44%,术后48 h内停药的有18例,占8.00%,术后用药3~4 d有118例,占52.44%,术后用药超过4 d有89例,占39.56%。
3 讨论
本次监测研究显示,225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22%,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但高于日常监测资料,可能与常规监测中临床医师对上报切口感染有所顾忌,担心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及因上级部门监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关[2]。在监测中发现,部分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裂开,伴发红、肿胀,少量脓性分泌物,无高热现象,临床医师认为是脂肪液化而非切口感染所致,因此不做病原学检查,同时又盲目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与脂肪液化诊断相矛盾。治疗效果不佳时再作病原学送检,细菌培养阴性也可能与标本采集部位、采集方法、送检时机及已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有关。肥胖产妇因腹部皮下脂肪厚,局部血运不佳,而缝合时切口张力大,难以缝合紧密,易形成死腔,从而造成脂肪液化。研究显示,产妇的腹部脂肪厚度大于4 cm时,其皮肤会有明显的皱褶,在给予其进行消毒处理切口时,易造成消毒不彻底,引起切口感染的发生[3]。孕产妇常合并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且手术部位到达宫腔,与生殖道相通,易于诱发细菌感染,从而形成切口感染等医院感染。因此,应严密观察产妇切口情况,是否具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包括发红、肿胀、疼痛、发热等,监测感染相关指标,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有渗液或脓液时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从而有效区别脂肪液化与切口感染,以明确切口感染的发生。资料显示,泌尿道感染与导尿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导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2~3、4 d及以上者,泌尿道感染发生率逐渐升高。插入导尿管破坏了尿道的生理环境,容易造成泌尿道周围的细菌侵入、定植,继而繁殖引发感染。因此应尽早拔除导尿管,以降低引发泌尿系医院感染的几率。
监测发现贫血、产前子痫、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急性重症肝炎是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王爱桃的研究结果相符[4]。而王文爱等[5]研究认为切口感染与胎膜早破无关。胎膜早破后生殖道的细菌容易上行进入宫腔,增加宫内感染的几率,从而导致切口部位感染。杜新青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研究后认为,胎膜早破与切口愈合密切相关[6]。
考虑到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剖宫产手术均在钳夹脐带后静脉应用抗菌药物,符合卫生部相关要求[7]。用药品种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选用克林霉素,品种选用合理。术后48 h内停药的有19例,仅占8.44%,大多数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超过48 h。剖宫产手术属清洁-污染手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应为24 h,必要时延长至48 h[8]。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高,疗程长,这种不合理使用现象容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增加医院感染率[9]。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重视危险因素,是减少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有效途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既能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等医院感染的目的,又能避免耐药菌的滋生,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周莉娜,王华勇.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151-152.
[2] 魏凌云,温济英,李正梅,等.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4):3395-3398.
[3] 姚红芳.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07-108.
[4] 王爱桃.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16):34-35.
[5] 王文爱,郑艳,曹斌,等.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监测与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5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