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464960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估预后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5日 周裕晓等
第1页

    参见附件(3126KB,3页)。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磁共振扫描仪,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依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将患者分成三组,在患者起病后的不同时期,发病后3 d内(急性期)、发病后8~14 d(慢性早期)、发病后30~60 d(慢性期)依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级别皮质脊髓束损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进行比较,评价该神经束的受累情况与脑梗死患者预后变化的关系。结果:随着发病时间的不断延长,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在不同时期,B、C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准确定位梗死灶,有助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 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 成像; 预后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血管腔变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受阻,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局部缺血、缺氧、软化或坏死[1-2]。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2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