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免疫反应的影响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714KB,3页)。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的运用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予以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PRO+EPI)、七氟烷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SEV+EPI)、丙泊酚静脉全麻(PRO)、七氟烷吸入全麻(SEV)处理;对照四组各阶段白细胞内丙酮酸激酶(P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变化。结果:PRO组各阶段的白细胞PK活性、G-6PD活性对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除PRO组之外的三组T3、T4期白细胞PK活性均明显高于T1期、G-6PD活性均明显低于T1期;PRO+EPI组、SEV+EPI组T4期白细胞PK活性明显低于T3期、G-6PD活性明显高于T3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SEV+EPI)、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PRO+EPI)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直肠癌根治术过程中会出现白细胞代谢增强现象,但术后24 h内白细胞代谢逐渐回落,表明此两种麻醉方式不会对应激免疫反应产生过大刺激;单纯静脉全麻(PRO)中2项指标调控效果不明显,表明麻醉对白细胞代谢刺激较大而得不到调控,应激免疫反应影响最大。
【关键词】 麻醉; 结直肠癌根治术; 应急免疫反应; 影响
手术免疫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有多种,多数临床研究对麻醉与白细胞数量、功能之间关系分析较多[1],本次研究则根据结直肠癌围术期白细胞糖代谢变化的白细胞内丙酮酸激酶(P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指标判断白细胞代谢受麻醉影响[2],从而得出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应急免疫反应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四组。PRO+EPI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9~78岁,平均(51.2±4.8)岁;体重38~82 kg,平均(62.8±8.1)kg。SEV+EPI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3~78岁,平均(52.0±4.8)岁;体重39~81 kg,平均(61.1±8.1)kg。PRO组30例,男15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1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