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和实践(2)
3.2.2 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 在同学们正确掌握了腧穴的定位后,笔者将实验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引入课堂。一是腧穴与非腧穴之间的效应不同。当刺激腧穴与非腧穴时有非常明显的差别,腧穴作用大,非腧穴大多无作用或作用很小。如针刺合谷、足三里后,白细胞吞噬指数明显提高,针刺非腧穴时这种作用不明显。二是不同腧穴常常引起不同效应,或对不同部位产生影响。如针刺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和天枢,使肠鸣音增加的效应比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手少阳三焦经的中渚等穴强。即使是同一条经脉的腧穴其作用也有差异,如上述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对肠鸣音的影响较其他经脉强,而在胃经腧穴中又以足三里的作用最强。三是有些腧穴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如针刺心经的神门穴,对实验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应,针刺肝经的大敦穴有加强神门降压效应的作用。通过将腧穴的特异性规律研究引入课堂之后,使学生们对腧穴本质特征的认识更具科学性、系统性。3.3 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研究 本《针灸学》教学的重要实训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3.3.1 研制具有直接动态演示的《毫针补泻手法》的教学课件 运用具有直接动态演示的“毫针补泻手法”教学软件,这是本课题组集体研制的音像电子教材。《针灸学》课程教学中,针刺手法的操作是本教学中的难点[9]。怎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针刺的各种不同手法教学,也是笔者多年来的教改重点。因为针刺入人体后,老师在讲解针刺手法的动作和针在人体内的动作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