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15期
编号:13126998
应用改良方法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25日 王长浦 方敬 刘征辉 王华彬 刘雅清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方法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体位间断非密闭式气管内滴入PS;治疗组应用经头皮针气管导管侧壁刺入持续气管内滴入PS,观察比较两组的各观察指标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滴药过程中脱管率、管口溢药率、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方法即经头皮针气管导管侧壁刺入持续气管内滴入PS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快速,注药过程平缓,减少了脱管、药液喷出浪费、一过性缺氧及VAP的发生,是一种更快捷、方便、安全、经济、有效的给药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气管内滴入;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改良方法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是早产儿的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肺泡缺乏表面活性物质是发病的主因。自从早期气管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该病预后大为改善。传统的气管内滴入PS的方法是用小号硅胶吸痰管伸入气管导管达内口,或直接经气管导管外口分4体位注入牛肺表面活性剂。但此两种方法繁琐、费时,占用了医生的宝贵时间。过程中易引起早产儿窒息、心血管功能紊乱,翻身时气管插管易脱管,易造成污染,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从而增加对早产儿的损害,并可能增加后继治疗难度。为了寻找一种更快捷、方便、安全、经济、有效的给药方法,对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重症HMD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气管内滴入PS,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