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15期
编号:13127633
情绪的认知重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25日 张任君 叶少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大量研究显示,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之间的相关呈连续性,为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严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的主要目的[12-14]。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卫生课题,据杨柯君等[15]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超过26.6%,即高血压患病人数超2.5亿之巨,其中20~44岁年轻人和农村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增长快。高血压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但作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过程,在治疗过程中也影响病情变化和药物降压的效果。文献[16-17]显示,高血压病患者中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达30%以上。

    认知重评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是一种先行关注策略,旨在促使对象重新评价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以更合适的方式理解情绪性事件或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对情绪事件做出客观、合理的认知来降低情绪反应,从而改善个体的生理、心理不适。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两者联系密切。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象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象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18]。而高血压患者当中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是情绪研究领域近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报道均显示,情绪调节在人们面临负性生活事件和应激时具有重要作用[19-22]。认知重评干预不仅能助患者分析病因,更能增强其心理承受、应对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情绪认知重评干预后,焦虑情绪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而对照组与入院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具有有效性。血压方面,入院治疗前两组的血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治疗3个月后,血压均控制良好,血压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