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分层管理中绩效模式的构建与成效(1)
第1页 |
参见附件(4780KB,4页)。
【摘要】 目的:探索护理人员分层次管理的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层次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围绕自身的发展,推动优质护理。方法:根据卫生部岗位管理意见,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结合专科培养,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管理。结果:分层次管理后,护理人员的专科内涵、护患双方满意度提高。结论:合理的绩效考核模式,能激发各层次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专科护理能力,深化优质护理内涵。
【关键词】 分层次管理; 绩效考核; 专科培养
2012年8月本院按照《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要求,对全院护士实施能级评定、分层次使用,2012年9月本院作为江苏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完善绩效考核,落实岗位绩效考核制度[1]。为了更好落实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本科以护士的分层次管理为契机,结合儿科专科培养的特点,充分调研,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探索管理模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 现状分析
1.1 儿科护士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儿科患者急剧增多,2011年本科年出院3500多例,每天出入院患者达17.6例,在岗护士16名,严重少于床位编制;家长对护士的期望值高,如静脉穿刺,要求护士一针到位;患儿对各种治疗护理的配合度、依从性差,护理工作难以开展,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护士队伍年轻化,5年内的护士占65%,3年内的护士占50%,经验欠缺,抗压能力差,导致护士的转岗率、流失率高,2009年-2011年,转岗护士达6名,辞职2名,专科队伍的稳定性差,专科培养及专科发展计划难以落实。
1.2 护士分工不合理 排班无差别化,无论年资高低,能力大小,均轮岗上班;工作内容分配无侧重,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工作无区分;病情轻重不分,按床位平分包干患者,不能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能力。
1.3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只体现职称系数 高年资护士对带教、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把关责任性不强,对进修、外出学习、继续教育动力不足,低年资护士看不到职业的前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780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