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智能肱动脉血压计管理高血压的临床尝试(2)
1.2 方法 笔者设计了一款智能肱动脉血压计(以流体力学原理为依据,可量产),该仪器具备实时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血压波动的情况,并且具备数据储存功能,可以保存长达6个月的数据。对入组的高血压患者,佩戴血压计。第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仅做数据记录和分析(常规治疗组);第二组根据实时数据,仅做药物调整(药物调整对照组);第三组在第二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测试持续6个月(综合管理对照组)。测试结束后,将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包括血压平均值、血压波动情况等,将这三组数据进行对比。
三组患者均根据各自高血压等级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第二组患者根据手环的血压记录情况,每月复诊一次,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第三组患者在接受药物调整的同时还给予健康教育和定期监测,健康教育课共进行8次,50 min/次,由医院外聘讲师授课,主要内容包括:(1)饮食习惯调整,减少高热量的摄入,饮食清淡营养;(2)合理规律运动,多步行;(3)减少吸烟和饮酒次数及数量。定期监测由医务人员完成,每周随访1次,询问用药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血压的波动情况等。
, 百拇医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3]。(1)显效:血压下降至正常或者SBP下降超过30 mm Hg(1 mm Hg=0.1333 kPa),DBP下降超过10 mm Hg。(2)有效:SBP下降低于30 mm Hg,DBP下降低于10 mm Hg或者已经降至正常。(3)无效:患者血压未出现明显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智能肱动脉血压计规律监测,配合动态药物调整,增加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6个月后高血压控制率可达94.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及药物调整组,经 字2检验得出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0.3658,P=0.0347)。而且综合管理组在显效率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治疗相较于单纯药物治疗在控制血压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降压药物的动态调整,比较常规治疗亦有临床意义,为临床解决部分难治性高血压提供解决方案。因此通过综合管理方式个性化调控血压在临床上是种有益的尝试,见表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有的患者血压超过140/90 mm Hg
就有头痛、头晕,而有的血压达到200/100 mm Hg时仍没有任何症状。这表明不同患者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相应增加,这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因素个体差异较大[4]。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够控制血压,完全保护和逆转器官或组织的损害,不足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而直接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5]。既往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中年高血压患者院外服药的依从性[6]。关于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医生对患者生活方式的指导有助于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提高治疗的有效率[7]。适当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血压认识,掌握相应的高危因素,并利于自我开展预防、护理[8]。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和定期监测将有助于患者减少不良用药观念和习惯,进而从长远上控制了血压的变化[9-11]。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是长期性的,对患者的个人耐心、体质和经济状况都是严峻考验。采用一套高效、合理、经济、简单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控制率。
, http://www.100md.com
目前随着对动态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使笔者认识到24 h血压动态变化的幅度对靶器官的损害有着直接关系,24 h血压变化幅度、昼夜血压差距的大范围波动是造成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对于高血压的理想治疗标准不仅仅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还要控制靶器官的病变,减少高血压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规范的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的意义越来越被重视[12]。同时选择恰当时间用药,避免饮食或非医嘱性给药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是改善高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13]。因此在高血压的管理上,不仅要着眼于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提高非药物治疗的指导和监测,提供个性化的血压管理方案。高血压的自我管理是疾病三级预防的新途径,指的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自信心、积极性[14]。高血压自我管理是一种来源于国外的管理模式,其通过改变片面单纯依靠医生进行药物治疗的传统思维,进而强调高血压患者本身在高血压控制方面的作用,因而对于医生和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讲,高血压自我管理是新兴的事物。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当前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工作,而目前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研究多集中在药物治疗上,缺乏个性化、综合性的研究资料与方法[15-17]。
, 百拇医药
本研究显示,通过合理方式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血压情况是可行的。在高血压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使用智能肱动脉血压计进行血压的动态监测及数据分析,随诊动态调整降压药物,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形成个体化的血压综合管理方案,可有效改善高血压的控制率。进而防止或延缓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延缓高血压的进展和减少高血压致残、致死率。但本研究样本数量少,尚缺乏大样本、综合性的研究资料,在此仅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临床尝试。
参考文献
[1]郭秀芳,王娟.高血压自我管理教育现状[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760-761.
[2]刘双喜,王霞.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9):1217-1219., http://www.100md.com(范丽丽等)
三组患者均根据各自高血压等级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第二组患者根据手环的血压记录情况,每月复诊一次,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第三组患者在接受药物调整的同时还给予健康教育和定期监测,健康教育课共进行8次,50 min/次,由医院外聘讲师授课,主要内容包括:(1)饮食习惯调整,减少高热量的摄入,饮食清淡营养;(2)合理规律运动,多步行;(3)减少吸烟和饮酒次数及数量。定期监测由医务人员完成,每周随访1次,询问用药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血压的波动情况等。
, 百拇医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3]。(1)显效:血压下降至正常或者SBP下降超过30 mm Hg(1 mm Hg=0.1333 kPa),DBP下降超过10 mm Hg。(2)有效:SBP下降低于30 mm Hg,DBP下降低于10 mm Hg或者已经降至正常。(3)无效:患者血压未出现明显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智能肱动脉血压计规律监测,配合动态药物调整,增加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6个月后高血压控制率可达94.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及药物调整组,经 字2检验得出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0.3658,P=0.0347)。而且综合管理组在显效率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治疗相较于单纯药物治疗在控制血压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降压药物的动态调整,比较常规治疗亦有临床意义,为临床解决部分难治性高血压提供解决方案。因此通过综合管理方式个性化调控血压在临床上是种有益的尝试,见表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有的患者血压超过140/90 mm Hg
就有头痛、头晕,而有的血压达到200/100 mm Hg时仍没有任何症状。这表明不同患者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相应增加,这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因素个体差异较大[4]。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够控制血压,完全保护和逆转器官或组织的损害,不足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而直接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5]。既往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中年高血压患者院外服药的依从性[6]。关于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医生对患者生活方式的指导有助于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提高治疗的有效率[7]。适当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血压认识,掌握相应的高危因素,并利于自我开展预防、护理[8]。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和定期监测将有助于患者减少不良用药观念和习惯,进而从长远上控制了血压的变化[9-11]。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是长期性的,对患者的个人耐心、体质和经济状况都是严峻考验。采用一套高效、合理、经济、简单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控制率。
, http://www.100md.com
目前随着对动态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使笔者认识到24 h血压动态变化的幅度对靶器官的损害有着直接关系,24 h血压变化幅度、昼夜血压差距的大范围波动是造成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对于高血压的理想治疗标准不仅仅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还要控制靶器官的病变,减少高血压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规范的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的意义越来越被重视[12]。同时选择恰当时间用药,避免饮食或非医嘱性给药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是改善高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13]。因此在高血压的管理上,不仅要着眼于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提高非药物治疗的指导和监测,提供个性化的血压管理方案。高血压的自我管理是疾病三级预防的新途径,指的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自信心、积极性[14]。高血压自我管理是一种来源于国外的管理模式,其通过改变片面单纯依靠医生进行药物治疗的传统思维,进而强调高血压患者本身在高血压控制方面的作用,因而对于医生和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讲,高血压自我管理是新兴的事物。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当前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工作,而目前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研究多集中在药物治疗上,缺乏个性化、综合性的研究资料与方法[15-17]。
, 百拇医药
本研究显示,通过合理方式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血压情况是可行的。在高血压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使用智能肱动脉血压计进行血压的动态监测及数据分析,随诊动态调整降压药物,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形成个体化的血压综合管理方案,可有效改善高血压的控制率。进而防止或延缓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延缓高血压的进展和减少高血压致残、致死率。但本研究样本数量少,尚缺乏大样本、综合性的研究资料,在此仅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临床尝试。
参考文献
[1]郭秀芳,王娟.高血压自我管理教育现状[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760-761.
[2]刘双喜,王霞.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9):1217-1219., http://www.100md.com(范丽丽等)